三个月前,卢阳县最有名的“辕兴学堂”的夫子从外地带回一个女子做打杂的丫鬟。&29378;&47;&20154;&47;&23567;&47;&35828;&47;&32593;&119;&119;&119;&47;&120;&105;&97;&111;&115;&104;&117;&111;&47;&107;&114;该女子容颜算不上美丽,但是清秀,洁净。身材倒是高挑了些,站在一帮丫鬟中间尤为突出。
宋清溪本也没多注意她,只是她干事勤快,做活能干巧手,尤在他的事上(也只是他认为)她为他的书案打扫得十分整洁,还在书案上放了一瓶花(其实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瓶花,只是他没有注意),每日更换,从不停歇。
宋清溪曾问她为什么要在案上放花,她答:“花者馨也,读书倦乏,闻之可提神气,舒筋骨。公子长日不释卷,奴婢怕公子劳苦,不妨闲暇时,闻闻花香,疏松神经也是好的。”
“馨”宋清溪还特意的靠近案上的花,恩。是挺好的,花朵的香气让他仿佛置身于大自然,像是上回与同窗一起郊外赋诗一样的轻松自在,令人诗兴大开。从那以后,宋清溪便格外的注意着这个叫做白玲的打扫丫鬟。
此后,宋清溪一直都很欣赏起这打扫丫鬟的才学与见识。世上难得有知己,如此志同道合的人可是一份大大的缘分。所以宋清溪经常找丫鬟吟诗,而这打扫的丫鬟便是白玲。
在常日的相处下,宋清溪不断为丫鬟白玲的文采所折服,与她对联,每每是他招架不住,作诗他冥思苦想说出上句,她不假思索的立即说出了下句,宋清溪为白玲的才情所折服。
这日午休,“辕兴学堂”后院上有不少艳丽的菊花,时已入秋,菊花开得正是灿烂。他就约白玲在此赏菊。
同游赏菊时,宋清溪想起之前败的几场又想挑战白玲。想到一句上联便出口:“春夏秋冬,花开常落,花蕾花开花落。小玲,你看这句如何”
“笔墨纸砚,书中春秋,书(输)前书(输)中书(输)后。”白玲漫不经心的回头看菊,口中倒出了几个字,正是下联。
宋清溪则口中喃喃:“春夏秋冬比对笔墨纸砚,花对书倒也是极好。哎,小玲。等等我!”宋清溪本低头仔细核对两句联子,抬头见白玲越往远处行,急忙叫住她,并追了过去。
当晚,宋清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满心是小玲。与小玲对诗,小玲温柔恬静的模样一直在他脑中回映。
在床上转侧难眠,想着不由得起身,来到桌案前,提起一旁的笔,想起午时所对的对联,写下来。不仅写下他自己所做的上联,也写下了白玲所做的下联。写完满意的点点头,吹干,打算明日叫小厮将它装裱在书房挂着。因着白玲曾说花能舒心,在他家的桌案上,他也特意叫人放着一瓶花,日日换新。今日,花还未换,他拿过凑近鼻子,一阵淡淡的花的清香飘进鼻子里。闻着花香,心中想起懂事的白玲。嘴角微微翘起,白玲公子我喜欢上你了,你呢可喜欢公子我。
自那日后,宋清溪便对白玲表白心意,可白玲每每拒绝,宋清溪想不通,他不信白玲对他无情。他就这样一直纠缠着白玲不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