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那一天,墩子背着简单的行囊,在门外对着坐在屋内的王夫子,狠狠地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紫归在他身旁,也跟着他狠狠地磕了三个头,她死活要跟着她的墩子哥去建邺。墩子心里也很为难,在他心里,他感恩于这位父亲给自己一个身份,他知道,以后再入世,他的全新的身份就是琅琊王氏王舒之子——王敦。
这是一个重新的开始。他明白,以后这世间没有司马邺,只有王敦,司马邺曾经想做的,以后就由王敦来帮他完成吧。他也明白,他这一走,也带走了老人家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紫归,留给了这家里一份沉甸甸的牵念。
……
初到王府,送上拜贴。一个胖乎乎的老头,接待了他们。他就是王衍,王舒的二哥,也是这个王氏家族的二当家。
正厅内,王衍细读了王夫子的书信后,明白了墩子和紫归的来意,笑呵呵地说道:“我只知三弟有一小女,倒不知他还有那么大的一个儿子,真是好福气呀。你俩且先住下,最近我大哥比较忙,也就是你们的大伯。待他得空之时,我把你俩之事告知他,再待他细作安排。导儿,导儿……”
随着王衍的传唤,从后面跑来一个年轻结实的后生。“这是你三叔王舒家的两个孩子,去把他们俩安排妥当了。去吧,都下去吧”。
年轻的后生一边带着两个人绕过一个偌大的后花园,边走边说:“我叫王导,一直在帮着两位叔父上上下下打理着这个家。如果你俩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来找我,我就住在后院这个花园的那屋。”王导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刚好路过的自己的住所,并露出一脸诚挚的笑容。
……
一连一整个月过去了。墩子和紫归住在后院的两个紧挨着的屋子里。除了每天有仆人正常地过来打扫,定时送来三餐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墩子也去找过王导几次,想要面见族长王循,但王导除了能满足他们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外,其他也无能为力。王敦才渐渐看清,原来王导就是一个负责内务的大管家,而他也渐渐明白了此时自己和紫归尴尬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