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合作(第2页)
①又称哈里发运动,为印度穆斯林反对英殖民统治的运动,一次大战后以反对英国等国协约国瓜分土耳其,保卫伊斯兰教为号召而兴起。
②即1857年印度人民大起义。先由英国土著雇佣兵于5月兵变,后席卷广大地区。
③英国于1919年通过《罗拉特法案》,残酷镇压一切旨在要求印度解放的“骚乱”。
演讲者简介:
甘地(1869—1948年),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 创始人。
甘地的一生饱经忧患,历尽坎坷。他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便依父母之命与一同龄文盲女孩结婚。16岁丧父,第?1个孩子出生便夭折。从小学到中学,甘地一直平庸无奇。少年时代虽受当时革新之风的感染,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以强身健体、振兴民族 国家,终因摆脱不了从小所受的教育,半途而废。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 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甘地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 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短时的迷惘与摸索之后,他终于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 仿,坚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 伦敦大学的律师资格。学成归国后,他开始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历遭挫折。第一次替人 打官司就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在家乡拉奇科特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师业务。律师业务的毫无起色及令人窒息的环境,使他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 人的案子要他处理时,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历程。
在南非,甘地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国初年,他坐三等车游历印度各地,以深入了解他久别的祖国。一年以后,他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主张,从事非暴力斗争,试验并发展了非暴力学说。
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12月的那普尔年会正式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甘地起草的党纲,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争取“印度自治”成为国大党的现实斗争目标;国大党也因此由一个少数上层分子主要依靠宪政手段从事活动的团体变成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依靠群众性直接斗争进行全面反帝斗争的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甘地在国大党内的领导地位也因此确立。
他曾先后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狱,在狱中通过绝食展开他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31年赴伦敦参加了有关印度将来的一次圆桌会议,但并没有结果。到1942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两任总督(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和路易斯·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此时,甘地的许多追随者开始尊称他为“圣雄”。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