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妹jīng心挑选的荷叶到底没派上用处,庄稼人觉得晚上不用gān活,晚饭应付一下便好,日子再宽裕的人家,也不会在无客上门的晚上新作荤食,这个天热,剩的菜又不新鲜,实在làng费。是以虽无人拦着苏婉研究美食,荷叶jī还是在第二天中午做的,荷叶自然也新摘了,大娃二娃两个闲的无事,自告奋勇去给荷塘给三嫂摘荷叶,回来时收获颇丰,捞了些菱角回来,还从地下挖了两截嫩生生的鲜藕,把一向温和的张氏气得没拿棍子满院子追着兄弟两打,三天不打你们还真是上房揭瓦,这藕还没熟,你们急得挖上来作甚?家里是短了你们吃的还是怎样
大娃机灵些,捂着屁股在院里高声哀嚎:奶!奶救我
二娃马上有样学样,一边在院里乱蹿一边嚎。
苏婉觉得好笑,索性不吭声笑眯眯的站在旁边围观。
张氏气得两三步上前,逮着大娃拧着他耳朵:还没开始教训呢,你们嚎什么!
大娃创作俱佳的表演:娘,你轻点,疼轻一点,耳朵要被拽下来了
张氏都要气笑了,拧耳朵的手到底放轻了力道,另一只手却捏着棍子往他身上招呼,刚拍一下,宋母从里头出来,咳了两下,先看了在旁边瞧热闹的苏婉一眼,又看向大儿媳:都闹什么呢?
您不知道,娘。张氏放开大娃,叹气,这俩小子跑荷塘把还没长熟的藕给挖了两节回来,我不教训他们,他们还不知轻重了。
宋母看向大娃二娃,表情严肃:确是你们的不对,哪能这么làng费粮食。
两男孩低头认错,宋母疼孙子,见状便道:这次就算了,半大的小子,馋东西吃也正常。
婆母都说算了,张氏也就不说话,拿了两节嫩藕回了厨房,苏婉跟着过去,问道:大嫂,这藕不但能吃,且正鲜嫩着,怎的娘说大娃二娃是làng费粮食?
你有所不知。张氏道,这两节嫩藕,若在荷塘再养上一两个月,至少要大上一倍,说不定还能再长出一两节出来。
原来如此。苏婉挑眉,又问,如此说来,这荷塘是自家养的?
张氏点头:是咱们家和老叔家一起承包的。
饭后,宋小妹对宋母道:娘,明儿镇上赶集,我跟三嫂说好一块去。
正好家里也要添些东西,你明日记得买了回来。宋母想了想,又道,叫你爹送你们去吧,如今大伙儿都gān完农活,应该有不少人去镇上。
宋小妹听得也欢喜:那敢情好,不用自己走路,还能在多逛些时候。
第二天一早,苏婉被宋小妹喊起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苏婉疑惑:镇上里这儿也不是很远,要这么早出发吗?
听说爹今天会赶车去镇上,一大早好几个婶子过来说要早点出发,她们还得赶回来gān活。
宋小妹也有好几个月没来镇上了,很是兴奋,她把最好看的衣裳穿上,梳的辫子都跟平常略有些不同,还戴上了苏婉送的耳坠,她平日都舍不得拿出来。
车上有妇人打趣宋小妹:小妹这对耳坠子怪好看的,青绿青绿的,显白呢!是玉的吧?
宋小妹摸着耳坠看了苏婉一眼,不好意思道:我三嫂给的,应该是吧。
子恒媳妇给的啊?那可错不了!众人把话题从宋小妹身上转到苏婉身上,问的都是些她不怎么答得上来的问题,比如她娘家有多商铺、多少亩地,她爹是不是认识衙门里的某某,她娘家烧水的丫鬟是不是每个月都能拿半吊银子还不受累。苏婉含糊的答了一两句,妇人们便知她不想说话,于是话题又回到宋小妹身上。
小妹也长成大姑娘了。
改明儿叫子恒媳妇给你找个好夫婿,以后就享福了。
宋小妹被揶揄的不敢抬头,好一会儿才凑到苏婉旁边,嘴角又扬起了,苏婉瞥了她一眼:赶集就这么高兴?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