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终于进了松林镇的街区,两旁一排排商铺整齐林立,清一色的乌梁灰瓦,屋檐下都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一看便觉得红红火火。虽然街上行人挤,依然有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但大多是依着规矩整齐在两边摆摊的小贩,小贩再后才是乌梁灰瓦的商铺,说是商铺,也就像农家小院,只不过前头堂厅拿出来做店面,后院才是吃饭睡觉的地儿。
苏婉看着街区人声嘈杂,却并无杂乱,一副欣欣繁荣之象,实在颠覆她对这个时代的印象,分明是如此真实存在的世界,来来往往也俱是有血有肉之人,她如他们一样,要生活,吃食住行,也会生老病死——她如何能将自己游离着世界之外?
三嫂,你发什么呆呢?
苏婉回神,摇头道:我只是有些奇怪,这镇上怎么跟县里差不多,看着繁忙却并无给人杂乱之感。
原来你在想这个啊。宋小妹笑道,并不奇怪,三哥说是因为咱们镇靠近城里的关系,县老爷有时候也下乡视察呢,可得好好管理,但是离城里没我们近的镇上,就远不如我们这儿了,早些年我在大姐夫那边的杨林镇赶集可一点都不好玩。
大姐?
三嫂你不会不记得我大姐了吧?宋小妹狐疑的看着她,你跟三哥成亲的时候她回来了,还带二郎在家里住了一晚才走。
我记得,二郎性格有点苏婉故意顿了顿,宋小妹果然接过话道,二郎是因为早产,身体弱,我姐把他当女孩养,也不让他跟村里孩子玩,性子才这么认生,不过他很乖的!
苏婉点点头,又问:大姐出嫁多少年了?
记得是我七岁的时候,应该有八年了吧。
我那次光注意二郎了,没太看大姐,怕是有点记不清她的相貌
这不打紧,我大姐嫁得远,从他们村来这里要走上一个下午,姐夫家又没牛车,只到过年我大哥二哥才会赶了车去接。
他们早上过去,要晚上才能把人接回来罢?
宋小妹心有戚戚的点头:可不是,到家都天黑了。
苏婉要对古代的jiāo通工具绝望了,亲戚间串个门,比出个国还要麻烦,宋子恒还是要进京赶考的人,这儿是江南苏婉简直不敢想。
宋大姐的话题聊到这儿,苏婉见前头一个酒铺子,忽然停下脚,转头问宋小妹:那就是刘大娘儿子开的铺子吧?
三嫂怎么知道?
写着宋记酒铺呢。苏婉指了指那牌匾,又道,再者那字看着熟悉,约莫是相公写的吧?
正是。宋小妹一脸自豪,三哥字写得好,村里有事儿都找她,刘大娘说外边请人题字要不少钱,还不如三哥的好看,三哥说不收自家人的钱,刘大娘她儿子非送了好几坛子酒,可惜我爹和哥几个都不喝,都被大舅娘和小舅娘一点点给搬回他们家了。
苏婉打量了酒铺里面几眼,倒没见什么人进去,但能开起铺子,应该是挣钱的,便问道:那这铺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买下来的。
那他们挣了不少钱吧。
宋小妹点头:刘大娘两个儿子可会挣钱了,要不是刘大娘舍不得咱们村,他们就要去县里开铺子了。
苏婉点头,转头看到一家胭脂铺子,主要是摆在外头的布有两匹看起来还不错,心想里头的东西应该也差不离,便拉了宋小妹要过去,宋小妹却有些迟疑:这家店东西挺贵的
你替我省下的可不止这个钱。苏婉是真心想感谢宋小妹,当然了以她足可以当宋小妹阿姨的心里年纪,这么个又懂事又勤劳的姑娘,还是挺惹人疼的,小姑娘如今是挺听她的话,但自己不介意她更听话一点。
买了超乎自己预算的头绳和珠花,宋小妹虽有些不好意思,心头却也是欢喜的,苏婉看这珠花虽不jīng致却古朴颇有意趣,也选了一支,若不是宋小妹以她还有很多胭脂水粉唯有死活拉她走,她还真想再看看古代化妆品,当然店里挂的那几件成衣也不错。
可惜宋小妹严阵以待,以不让她乱花一文钱为使命。
当然其余还有许多铺子,不拘于衣裳首饰,跟着宋小妹挑选宋母开的购物清单也挺有趣的,宋母要买的都是写零散家用,又是好几个月累到一起来买,她们几乎转遍了整条街才全部买完,宋小妹一边带着苏婉逛一边兴致勃勃的讲这一带风土人情,她只当三嫂以前性子高傲不爱搭理人,导致很多姐妹间打趣的故事都没听过,因此讲得起劲,也不怀疑什么,累了渴了就找个街边小摊坐下来,喝一碗豆汁儿或是荔枝膏,歇口气,又开始讲故事。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