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篇(第2页)
是的,霓裳,除了这两个字,过往的一切我统统忘记了。我很努力地要想起些什么,却是一触动往事的弦,便觉得头痛欲裂。
她看我难过,便说自己叫若菱,她说以后我们可以姐妹相称,不分彼此。我点头,不断叨念着自己的名字,霓裳,霓裳。心一阵阵地疼,仿佛有什么被割离出来,譬如,名字,记忆,或者某年某月的某个人。
如今,我便只有这霓裳两个字了。
我与若菱都被送入了扬州最大的jì院,风月楼。我有一身jīng湛的舞艺,而若菱凭着她娇好的容貌,很快,我们便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弱质女子。我穿着那些华美的衣裳,涂上厚重的脂粉,日夜逐舞征歌,人前卖笑。若菱说她喜欢这样的生活,有世间男子的追捧,轻易便能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我虽不喜欢,但却安于这样的现状。那似乎是我许久不曾有过的安定感觉。
但我仍在夜里做一些断续离奇的梦,有高高的城墙,荒芜的庭院,我在夜色里起舞,有看不清面容的男子,自斟自饮,不时为我鼓掌。但我又会在突然之间坠入血红色的湖泊,越是挣扎,就越是往下沉,仿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当有人将我从湖面上救起,我的梦便结束了。
反复过很多次,梦的内容一成不变。而我脑中的迷雾,似乎也在逐渐散开。
每每听到南唐二字,我总是关切,我想,那必定是和我有关的。
扬州素来是chūn风十里的繁华,这风月楼,藏于茫茫的青砖舍瓦之中,却是宾客盈门,每到华灯初上的时候,出入更是频繁。
八月十五日,月明如镜,圆如盘。若菱来敲我的房门,神色诡秘,她拉我的手,说:“今晚咱们不见客了,这扬州城最隆重的花灯会,一年才一次,错过了可惜。霓裳,我们去放河灯吧。”
我故意笑她:“就你那点心事,九天神佛都被你唠叨透了,哪里还用再许什么愿呢。”若菱撇着嘴:“早知道你是不会去的,人月两团圆,你是要等你那白面书生的,对么?”我心里轻轻一阵抽搐,想起那个叫青芜的男子,总是会生出难以名状的奇怪感觉,仿佛是旧相识。
还记得青芜第一次来风月楼,鬓影衣香中两道目光不期而遇,我们彼此点头,微笑,没有声色场所的虚佞与谄媚,只当对方是擦肩的路人,忽然就像心底铺上一层柔软的絮,我一时怔忡,久久不能忘怀。我知道青芜必定是与我记忆中的某个影象重合的,熟悉与亲切,来自他,却时时刻刻令我挂念着别的男子。尽管我始终不能记起我挂念的究竟是谁,但看到青芜,我浮萍一样的心才会更加踏实。
若菱的一句话,让我走了神,清醒过来,她已经不在我房里。若菱一直都是骄矜固执的女子,认定了便不会轻易更改。这一夜我在楼上徘徊,偶尔陪相熟的客人喝一杯酒,或者跳上一段驾轻就熟的舞蹈,博众人一笑。直到若菱回来,夜已深沉,酒欢过半,喧闹的大堂开始逐渐安静,青芜却没有来,我便像少了一根骨头,体内空空dàngdàng的。
只是这等待的滋味我觉得异常熟悉,似乎在此之前,等待已经成了我的宿命。
后来若菱告诉我,她在花灯上邂逅了一个阮姓的男子,金陵人士,看上去虽然寒碜,甚至有落魄的模样,但她喜欢,她看他的第一眼,就被他眉宇间的英气所bī。她说:“霓裳,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那阮集安竟也认识单青芜。”
我问她:“你如何知道?”
她得意地笑:“谁让你那晚不跟我去赏花灯了,原来那天晚上单青芜一直和阮集安在一起。”说到这里,若菱顿了顿,拧下盘子里的一颗葡萄扔进嘴里,才接着说:“只是他们看上去有些奇怪。”
我不解地盯着她:“为什么?”
“若说是好友,似乎又生疏了点;但如果不是,单青芜却又好象很了解阮集安。”
“那么,说不定是仇敌呢。”我面上的表情略带戏谑:“这世上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你的亲人或朋友,而是你的敌人。有时,连你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也不及他。”
若菱哑然,神情惊愕地看着我。我想我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话说完,自己也僵在那里,盯着镜中女子冰凉的神态发呆。
“霓裳,”若菱叫我:“你似乎有很多心事。”我吐了一口气,皱着眉,我最大的困扰便是那些反复的梦境,以及我丢失的记忆。我说:“若菱,别人的事,我们无须过问,出去吧,不然客人又得催了。”
两天后,青芜到风月楼来,神色凝重。他在我房里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几乎不开口说话。我问他怎么了。他先是叹气,后摇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表兄死了。”
我猛然想到若菱,还有她口中的阮相公,心里发憷,问:“你表兄是何人,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起?”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