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篇(第2页)
至于大儿媳妇那边,则是朱老太太出马,给她的信也不长。朱老太太压根儿一句废话没有,她只问,于佩姿能有多少嫁妆。
以于家现在的状况,别人不知道,朱老太太是心中有数的,相信大儿媳妇也是心知肚明。于家已经连外面的光鲜都快维持不住了,就算有钱,她父亲和她继母,能给她出多少嫁妆?能凑出八抬吗?现在朱家大房二房三房争产,大房理当会分得多,二房三房分得少。而朱慕贤也有兄长,将来他和他兄长分家,他能分多少?倘若媳妇再没钱,两口子一起捱穷么?
若是换一个人看这信,肯定会想,我儿子自己有本事,gān嘛需要靠媳妇的嫁妆?
但是朱老太太了解自己的儿媳妇,她绝不会想着这个,而会想着,平白能得媳妇的嫁妆钱,那为什么不去得呢?长子承继家业,小儿子分家是一定会吃亏的。那就一定得给他寻个嫁妆丰厚的媳妇,要不然儿子下半辈子怎么办?
于佩姿当然是她的外甥女儿,嫁进来了当然和她一条心。但是于佩姿能有多少嫁妆?八抬?十二抬?能不能折出五百两银子来?
朱老太太相信大儿媳妇心里能算得过来这笔账。
她要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外甥女儿,想让她将来有个依靠能过得好,那当然不会在意她嫁妆的多少。
是或不是,这信送回去京城去,就能看得出来了。
朱慕贤丝毫不知道父母和祖父母因为他的婚事在费心劳神。他今天接着了杨重光的来信,信上倒是说在安州一切都好,姨母待他很是热心周到,姨丈还给他寻了一位先生,现下也正在备考。姨丈已经给他办妥了落籍的事,他不必再回原籍,可以直接在安州应试。
朱慕贤松了口气,只要落了籍,其他的事就都好说了。
山间风大,chuī得窗扇咯吱咯吱作响。松涛阵阵,铜铃铁马叮当作响。风把桌上的信纸chuī落在地,他俯下身去捡起,灯忽闪了两下,被风chuī熄了。
屋里顿时一团昏黑。
朱慕贤摸到砚台,拿过来压住了信纸,然后起身去关窗子。
他在窗边站住了。
外面的天空并非是漆黑的,而是一种极深的蓝,满满的撒着星星。天河横跨过天幕,四下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声。
他轻轻的吁了一口气。
在这样的时候,让人分外感觉着天地广阔无垠,而自身渺小如芥子。
朱慕贤没急着关窗子,站在那儿出了一会儿神,隔着墙,隐约听见墙那边有人说笑。女子的声音柔和清脆,在这样静的夜里,听起来似真似幻,很不真实。
朱慕贤一下子想起在野谈话本里看过的狐jīng鬼怪的故事,然后才恍悟,哪有什么鬼怪,墙那边的院子里住的正是李家一家人。
因为住得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朱慕贤对李家姐弟已经十分熟悉了。又林,玉林,德林,连最小的还不会走路的那个老幺也时常能见着。
他聚jīng会神地倾听。墙的那一边,玉林正对又林求恳:“姐姐,说个故事吧。”
又林摇了摇头:“不早啦,你们该睡了,快回屋去。”
德林也不甘心去睡:“姐姐,讲吧,就请一个。”
两个小的一边一个拉扯她的袖子,可怜巴巴的撒娇摇晃。又林被晃得实在无法坚定立场,只能举手讨饶:“好好好,只讲一个。讲完你们可得去睡觉。”
两个小的欢呼一声,玉林说:“姐姐,讲鱼姑娘。”
德林反驳:“不要听,要听虎大王。”
又林笑吟吟的看两小争执起来,小英端来了洗好的葡萄,又林洗过手,把葡萄皮剥开,左边喂一口,右边喂一颗,再往自己嘴里填一颗。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