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第2页)
周大娘抱着她的毛线筐跟织到一半的毛衣回堂屋去了,杨桃儿指指厨房门口台阶上堆着的小白菜跟萝卜向她报喜:“妈,周奶奶吃了咱的饼送的。”
吴英玉笑笑,把摘gān净的菜抱回厨房,又从水窖打了水出来,把厨房里的水缸挑满,这才开始烧火做饭。
她今日没敢多叫价,一块饼卖八分钱,那些下班的职工们路过见到金huáng的饼,有买两张的,有买三张的,很快就买光了。反倒是路上费的时间久一些,回来的路上她还到各处转了转,卖过一回东西之后连胆子也变大了,总觉得除了烙饼还可以做些别的。
走的时候她只顾着烙饼,没吃一口,想着万一卖不完有得吃,哪知道香豆饼卖的很好,连一张也没剩下,路上看到卖包子馒头的又没舍得买,挑完了水坐在灶前心跳的慌,洗了根萝卜啃了几口,挖心挖心的辣,冷汗直冒。
姐妹俩见她直冒虚汗,吓坏了,忙扶着她让她回去休息。
吴英玉心劲十足,奈何手不住抖,连连安慰孩子们:“妈没事,就是饿得慌,心跳的慌。”
两姐妹把她拉着坐在烧火的小凳子上,洗了点白菜切成块,又搅了面糊糊,一起下进锅里加把盐,一顿饭就算成了。
吴英玉直喝了两碗白菜面糊,才觉得身上有了力气,气不短心不慌了。
杨杏儿小大人般数落她:“妈你饿了买个馒头包子吃嘛,别饿出毛病来。”
吴英玉虽然饿过头了,但长久以来jīng神处于高度的紧张,今日赚了第一笔钱,才觉得生活落到了实处,整颗心都回到了膛子里,心慌气短却心劲儿极大,一扫往日的愁苦,高高兴兴的挽袖子:“妈饿不坏的。今晚和好了面,明天去商店买一斤油,烙的时候加一点点油,一张饼子可以收一毛钱了。”
一斤油八毛钱,加一点油的口感又不同,她总要做个长长久久的生意,才能养活住母女三人。
第十七章
吴英玉在县城做起了小营生,她先是卖香豆白饼,赚了一点本金之后,又开始做香豆油饼、糖油糕、凉皮,逐步添加花样,竟然也做的有声有色。
她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在杨家被经年压抑的愁苦一扫而空,气色好起来,人也圆润了不少。
天气渐凉,俩孩子也长了个子,拿出去年的棉袄棉裤,竟是短了一截。她趁着卖完了吃食,挑着胆子去商店扯花布,准备给孩子们把棉袄棉裤续一截,还能对付一个冬天。
她每日一分一分的算计挣钱,吃喝都掐算着花,刨除每个月买面粉买油买糖jiāo房租的钱,竟然也能攒个十来块钱。
县城的主街上有商店、饭馆、旅店、政府大院等各种建筑,吴英玉每日挑着担子路过这些宽敞的街道,遇上骑着自行车,穿着列宁服、花衬衫、方口皮鞋的女gān部或者工人,她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过去她一直生活在乡下,从小到大所见所思,都是村上的父母叔伯婶子灌输给她的,周围的人灌输给她什么,认为她应该怎样生活,在她的心里都以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到一定的年龄嫁人生子,在婆家任劳任怨,侍候婆婆跟丈夫,在婆家的院子里落地生根。
可是现在她跳出婚姻这个牢笼,也活的有滋有味,才发现原来女人不止一条路可走。
县城的商店里货品不少,从食品到日用品,针头线脑衣裤鞋袜都有。吴英玉一路走过去,眼神在一件淡粉色碎花的确良衬衫停留了片刻,扭头就到了扯花布买棉花的地方,扯了二尺花布,一点棉花才回去。
没想到才到家口就猝不及防给了她一个惊吓。
桃儿跟杏儿齐齐站在院门口翘首以盼,见到她直扑了上来,抱着她的腿报信:“妈,外婆跟舅舅来了。”
吴英玉愣了一下:“他们怎么来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