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第2页)
杨风接下去开始分析:“他的出身不错,肯定可以吸引到足够的人才,而从他在洛阳和济南任职情况来看,他对豪门并不是十分的认同,十分同情和倾向寒门有能力的人,出身大族却专门针对豪门,因此他是最有可能打破大汉陈规陋习的人,所以我认定在他掌握天下的时候豪门也会因他而衰败。而我加入的目的是利用曹操对豪门的厌恶而逐渐消除豪门对大汉的影响,不让他们再拥有过分qiáng大能够影响到朝廷决策的实力,以前说过的少有所教就是想打破他们对言论的支配,假如人人都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去做才能达到最佳结果,那么天下太平就不只是梦想。”
赵云听完不发一言,他在试图理解清楚杨风的理想而不是被动接受,未来的路他们将一同走过,因为不理解产生误会就会让他们的路变的异常艰难。
微风chuī过,庭院里的树叶被chuī拂发出沙沙的声音,屋里三人沉默着,一片寂静,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中平六年秋,汉灵帝驾崩,少年新皇刘辩登基,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十常侍全面掌握朝政在袁绍建议下诏令天下诸侯豪qiáng进京,知道情况危机的十常侍迷惑了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以议事为由将何进召进宫并将他击杀,袁绍和曹操马上集结八校尉所属攻进皇宫诛杀十常侍,京城大乱,混乱中少年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奉命进京董卓在北邙山救下他们,看到十四岁的少年皇帝刘辩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只有九岁的陈留王刘协却叙述毫不含糊,条理清楚的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心中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念头。
初到洛阳时,董卓部属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qiáng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dàngdàng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qiáng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何进弟弟何苗被吓倒把手里的兵力全jiāo了出去。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gān预整个大汉中央政权,与随后到达的丁原发生冲突,一场大战后董卓麾下因为没有能够抵挡丁原麾下猛将吕布的人被打的大败,随后在李肃的建议下以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策反吕布,吕布在收到好处后击杀丁原带领全体剩余军队投靠了董卓,认董卓做义父亲后被封为温侯,实力爆涨的董卓顺手就吞并了京城洛阳最后可能的抵抗力量八部校尉。
董卓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开始准备罢黜刘辩、拥立刘协,董卓肆无忌惮地在朝会上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yín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欲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大怒,没想到卢植如此不敬,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出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大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并改年号为初平元年。
袁绍在废旧立新过程中与董卓发生冲突,随后逃离洛阳,回到自己老巢南皮,随他一起逃离的豪门官员无数,不想和袁家jiāo恶的董卓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为拉拢士林填充来空余职位,董卓利用手中特权,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党人。曹操则是刺杀董卓未遂后隐姓埋名逃离洛阳,来到陈留,开始准备反击事宜。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