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com
季如蓝道:“你是沈公子的救命恩人,我只好不杀你,可你也别想走。虽然留着你很烦,但至少可以作我的护身符。你妈妈不放过天台七弟子的任何一个后人,迟早要来杀我的。”
钱丹眨眨眼睛道:“我会武功,你不会,你管得住我么?”
季如蓝“哼”了一声:“你这么大本事,昨天怎不敢出来见他们?”
钱丹叹了口气,自知被她控制了,无法可想。何况,对这个孤苦的女孩子,他本来就理亏。
第十七回 斑竹枝里桃源dòng
从绍兴到临海,自剡中,经天姥,过关岭,越赤城,是一条延绵的古老驿道。青山水国,长亭短亭,自唐以来这条驿道上不知走过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诗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词句篇章。只是唐末以来战火纷纭,民不聊生,这条唐诗之路也就渐渐的寂寞萧条,只剩下满山的幽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叶清尘和沈瑄在天台山脚下的剡溪边告别。叶清尘看他这几日气色尚好,略略放心。其实也无所谓放心不放心。临别时沈瑄取出琴来,说要为大哥再弹一曲。他那五首《五湖烟霞引》已练得纯熟。但叶清尘听到这人间绝调,竟然心里空落落的。他知道这大约是最后一次听沈瑄弹琴了,惟其如此,更难以静下心来。
沈瑄沿着蜿蜒轻柔的剡溪,溯流而上,迤逦进入深山。天台山亘绵几百里,雄奇清幽,山水神秀,六朝孙绰誉之为“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可沈瑄却不知道他的“灵仙”在哪一处幽谷仙dòng,只能一路跋涉寻找。朝沐烟岚湿雾,暮枕明月松涛,每日里相伴的只有野花,修竹,怪石,清风。虽然行路辛苦,但他的吐血之症却发作得少了。或许是青山白云熏陶之下,心情恬静超然,别无旁鹜之故。他心里暗暗欢喜:只要倒下之前能找到她,一切都心满意足了。
可是找到蒋灵骞却并不容易。天台山中所多的是寺院和道观,虽乱世里香火凋零,一般的小观宇多破敝不堪,但守院的僧人道士还是有的。沈瑄每每借宿在庙里,顺便向主人打听天台派的蒋掌门住在什么地方。不料所有的人听见“蒋听松”三个字,脸上都挂了一层严霜。有的就冷冷的再也不搭理,有的看他相貌文弱不像恶人,遂一意劝他不要去找那个魔头。想不到蒋听松在这天台山,声名竟是如此可怕。那日在桐柏观,接待的道士本来甚为客气,一听沈瑄说去找天台蒋家,登时将他赶了出去,闭门不纳。沈瑄无可奈何,看看天色晚了,遂找了一处树yīn卧下。忽然有人拍拍他的头。
沈瑄一看,却是一个过路的和尚。那和尚似乎很老了,满面沟壑也不知是皱纹还是伤疤,神情却甚是慈祥超脱,象个得道之人。沈瑄连忙起来行礼,老和尚合十道:“小施主何不到贫僧舍下住一晚,好过在这里风餐露宿。”
沈瑄道了谢,遂随那老和尚去了。老和尚背着一竹筐的草药,沈瑄接了过来背上,老和尚也不推辞。
原来这老僧法号枯叶,并不在哪家寺院挂单,自己在琼台崖下面结了一间草庐修行。
“贫僧年轻的时候,略学过一点医术。如今在此地修行,有时也给四乡的山民看看小病。这天台山里,有许多难得的草药呵!”晚间枯叶一边在灯下检点着药草,一边向沈瑄介绍。沈瑄自是行家,看看这些药草其实都是极普通的品种,老僧讲的一些医理也是极平常不过的,他也只默默听着,心想这老僧虽然医术平平,难得一片普济乡民的慈悲心肠。
夜里睡前,沈瑄鼓起勇气向枯叶打听天台派的山门在什么地方。枯叶愣了愣:“你找蒋听松做什么?”
沈瑄道:“不是找他。我有一个朋友是天台门下,正要去寻访他。”
枯叶道:“真是去访朋友么?”眼神中竟有一丝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