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第2页)
他点头。
“你来选唱片?”
我说:“嗯,我想选一张好一点的黑胶唱片送朋友。”
“你想找哪个作曲家的?”
他似乎对这里很熟悉,我说了几个作曲家的名字,他都能很准确地找到位置。我翻到了一张齐默尔曼弹的,曲目单里有两首肖邦奏鸣曲。
我将它抽出来。
“就是它吧,我师哥也在弹这首曲子,对他应该有用。”
石越卿接过来,也看了看曲目单。他看东西的时候,目光凝成一条线,特别认真。于是他在看碟子,我在看他。
我发现他有很浓密的睫毛。
“肖邦第三奏鸣曲,”他感叹一声,“很宏伟的曲子。”
“我弹过的。”我说。
他看着我,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怎么,你不相信啊?”我颇得意地挑挑眉毛,“肖邦的这两首奏鸣曲我都弹过的,要我说的话,感觉这一首比第二首难一些。”
说罢,我皱眉又想了想,改口道:
“也不对,第二首也很难,容易弹成脱缰的野马,不好控制。”
“你这么瘦弱,能弹这种曲子?”他还是质疑。
我怒道:“我哪里瘦弱了?!我是骨架小,但是我有劲,听说过gān巴劲儿吗?那说的就是我!”
也许是觉得我炸毛的样子颇为有趣,他笑起来,不再跟我犟。
我们一起走到收款台,他手里拿了一张马勒的第二jiāo响乐,别名叫作“救赎”。我扫了一眼,咂了咂嘴,说道:
“马勒第二啊,我刚到伦敦的时候,听得第一场音乐会就是马勒第二。”
他似乎来了兴趣,“感觉怎么样,喜欢吗?”
我叹气。
“别提了,我们去的是BBC Prom,赶上最后的几场,人特别多。为了省点钱,我们一帮学生都没有提前订票,下午三点钟就到Royal Albert Hall门口排队去。也不知道伦敦这个天气是怎么一回事,明明才九月份,却冷得不行,我们被冻了一下午,好不容易才花了五镑买了票。”
我说得津津有味,他听得也认真。
“本来以为进去以后终于有得坐了,结果沿着票根一找才傻眼——”我夸张地瞪大了眼睛,可怜兮兮地说,“好家伙,原来是站票啊。”
他被我逗笑。
“这首曲子一个多小时呢,你们都是站着听的?”
“才不会,没人站着听。我们都席地而坐,还有横七竖八躺着的呢。”我说。
“最上一层吧?”他想了想,“我记得的,我也买过那儿的票。”
我诧异地看他一眼。
他没有穿我头一次见他时的那身衬衫西装,只是很普通的深色毛衣和黑裤子。但他肩宽,因而显得身材挺拔,胸膛宽阔。像是看得懂我眼神中的疑问一样,他挑一挑眉。
“怎么了?不相信我也买过最便宜的票?”
“不信,”我咂舌,“你的路虎车都能买好几百场最好的票了。”
他摇头道:“那车子不是我的。再说我学生时代是很穷的。”
他的话说得诚恳,看着我的时候眸子里亮亮的。
“彼此彼此。”我说。
他又笑起来。
我们一起出了HMV的大门,牛津街上的灯光已经亮起来了,一làng一làng,煞是好看。他说车子就停在附近,方便的话可以送我一程。
我说不用了,我们学校就在Baker Street,从牛津街走过去也就二十分钟,就不麻烦他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