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温的心升起几分涟漪,她终于不再犹疑,从yīn云霁的手中接过绢纸,仿佛从中汲取了力量。她坐直了身体,摊开明huáng绢帛,提起朱砂láng毫,终落笔尘埃已定。
写完了梁国公一党和太后等人的旨意,李祐温提笔准备写给贺希夷的圣旨。
yīn云霁在旁适时地提点道:“陛下本意是想保全贺家的面子,因此明升实放。可是若贺希夷就这么只身离京,恐怕明眼人都会议论纷纷,枉费了陛下一番苦心。”
李祐温一顿,想来确实如此,示意他接着向下说。
yīn云霁提议道:“禁卫军久不经沙场磨练,难免不堪一击,岂不将陛下置于危险之中。边军多历生死,军容备整,实力qiáng悍。不如将禁卫军与边军换防,可保盛京安危无虞。现在后宫空虚,各宫侍人无事,若不及早准备,到时候人多手杂,更难行事了。”
李祐温沉吟片刻,说道:“禁卫军确实脆弱无比,可是边军千里迢迢的换防,劳民伤财,还容易引起边境动dàng。前不久还有小股戎夷骚扰边镇,局势紧张,边军不能轻易调动。
不过云霁你说的对,朕后宫空虚,来年大选朕也不打算选太多的人了,把几个主宫填满就行了,像武安帝那样后宫只有一人,也不是不可以。这样宫里的侍人就剩下很多,留着也是làng费。现在宫里大概有一万的太监,朕拨给你五千,你来操练成兵马,与禁卫军编制分开。
朕将禁卫军拨五千jiāo给贺希夷带到边关,也算是荣升的样子,堵了悠悠众口。云霁,朕信你,你可别像贺希夷那样,操练得兵马不成个气候。”
yīn云霁暗中松了口气,这才是他的本来意思,只是若是他直接提出,难免李祐温不会起疑,用话引她自己来说,正中了yīn云霁下怀。
yīn云霁不敢表露出喜悦之情,垂头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不rǔ使命。”
*
第二日早朝,百官跪伏,川柏宣了旨意。
“梁国公凌迟,株连九族。各府中男子十五岁以上皆斩,余者没入宫籍,女子没入乐籍。
内阁同党斩首,株连五族。各府中男子十五岁以上皆斩,余者流放岭南,女子没入乐籍。
太后自责疏于教导,自请降封号为太妃。又因思念先帝,自请入皇陵相伴,庆王、楚王侍母纯孝,自愿一同陪伴,着点后宫侍人一百同去。
贺希夷平乱有功,封为镇关将军,领五千禁卫军戍守北关大营。
冯鸣平乱有功,封为禁卫军统领。禁卫军其余有功人等,各升半级。
yīn云霁平乱有功,领后宫五千侍人组近侍军,替换禁卫军戍扎宫内。
兵部、京兆府、五成兵马司出力人等各赏三月俸禄。钦此。”
百官山呼万岁,大多并无异议,只有言官一党对yīn云霁的封赏颇为在意。yīn云霁本就已经领了三千营,东厂里还有一千厂卫,如今再领兵权,当真是气焰滔天的实权人物,难免日后不成祸害。
可惜顾江离尚在禁足中,未能来参加早朝。言官群龙无首,一时间拿不出个主意,尚在犹豫如何进谏时,早朝就结束了。众人只好按下腹议,眼睁睁看着yīn云霁领了圣旨,尘埃落定了。
*
贺希夷最后一次回到禁卫军的班房,低头默默的收拾自己的行李。他的行李很简单,身边唯一值钱的就是兵器大师明虚子打得陌刀“展眉”,是当年他的父亲贺进打算送他入宫时特意去求的神兵利器。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