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com
估计女子学堂会受到不少阻力,但不管阻力有多大,她都不会放弃。
四月,京城里出现一种新纸,纸的品质较寻常宣纸稍次,但价格足足低了一半。
这纸一经上市,便被抢购,纸铺门前甚至排起了买纸的长龙。
作坊又赶紧扩建,招了更多工人,产量剧增,依旧不太能满足市场需求。
甚至京城周围的乡镇,听闻有这么便宜的纸,都忍不住来看一看。
光是清词手里这点人手,肯定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
于是,她让曲平跟各大造纸商家合作,签订契书,规定售价。
众人稍一打听就知道曲平背后的人是清词,而清词荣宠正盛,自然不敢不将她放在眼里。
清词觉得自己搞这个有点像连锁店,京郊附近倒还好控制,就是不知道以后到地方上,那些人会不会从中贪墨,私自提高价格。
京城中刚出售新纸时,少不得有酸腐文人上书说清词不该插手这些事情。
被魏君顾一句“造纸并非政事,又能造福百姓,尔等不仅不,还出言阻拦,是何居心”给堵回来了。
至于那个上书的言官,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七月,书院落成,正式开始招生。
择七到12岁的孩子入初级班,教他们读书识字。
而有一定基础的,则入中级班,学习更系统的知识。
入学的孩子虽也需缴纳束脩,但按清词制定的学费,可以算的上极便宜了。
至少手头稍微宽裕些的,都有这个能力支付束脩,加上纸价下降,读书成本就更低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当今陛下和皇后娘娘。
清词建设书院时,当然又有人跳出来阻拦,说这不成体统。
不过都被魏君顾呵斥了。
他维护的态度如此明显,后来也没人敢去触他霉头了。
不过八月时,又有一件事闹起来。
宋廷君和huáng素馨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秋闱。
“女子怎能参加科举,这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一名头发胡子花白的身穿三品朝服的老头子,正在朝堂上痛心疾首地大骂,说得唾沫横飞。
此老头姓郑,出身名门,又历经三朝,在学子中威望不错,又自觉言官就要不顾一切朝皇帝进言。
是以,所有人都怕魏君顾不敢提皇后触他霉头,偏偏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