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摩尼教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宋、元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五代梁朝贞明六年(920年)陈州摩尼教徒母乙、董乙聚众起义,立母乙为天子,势力遍及陈、颍、蔡等州,称雄一时。起初,母乙他们只有1000多人,起义后攻打乡村中的地主豪绅,州县官吏害怕,不敢过问,母乙又派人和淮水的吴国人取得联系,使得起义队伍进一步壮大,后梁末帝多次发州兵**,都被起义军击溃。由于起义军的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后梁的政权,于是,梁末帝便出动禁卫军和几处州郡兵,对其进行分路包剿,结果,因寡不敌众,起义军失败,摩尼教首领80多人被俘,解送大梁,惨遭危害。
历史上的摩尼教即明教,也叫未尼教、明尊教,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当时大约相当于**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以后逐渐发展起来。摩尼教教义的核心,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摩尼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说: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