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堂之上(第2页)
此时朝堂之上,对于何人来继承大位,大部分官员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选,还有少部分官员拿不定主意。兵部尚书谭池,与尚书令所交甚好,他其实想支持让皇子继承大统,太后垂帘听政的做法,但是他畏惧丞相和他手下的权力,一直不敢言。其余六部的尚书早已发表了观点,唯有他一直犹豫不决。
朝堂之上,已有半数以上的人支持司空成轩继承大统,其余少部分人有的坚决反对,还有的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长史刘御走到了兵部尚书跟前,低声说道“阁下认为何人来继承大统更合适?”谭池答曰:“除了长公主之子司空成轩,的确没有更好的人选了。”刘御笑曰:“阁下英明,听说阁下与尚书令大人私交甚好,尚书令大人可是坚决反对呢,此事阁下与尚书令大人商量了吗?”
此时此刻谭池的面额已经开始流汗,说道:“并无商议。”刘御微微一笑,曰:“下官有一言,不知尚书大人愿听否?”“长史请讲。”“今日一早丞相传八百里加急,送去了北斗城一封书信,大人猜猜丞相是给谁写信了?”
此时的谭池早已汗流浃背,这句话快把他吓得腿都软了,大将军司空拓,执掌大梁东北和北凉十三城的军事部署,手握十五万骑兵,二十万步兵,这些都是大梁的精锐,而大将军的驻扎地就在大梁北部第一都城的北斗城附近。
“长史,请替吾转告丞相大人,兵部谭池,愿助司空成轩登基。”谭池郑重地说道。他承认,刚刚长史的那句话就如同压死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屈服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大人眼界高,一会麻烦大人调动天启城的军队,护新王登基。”长史低语道。
“是,我这就部署。”说罢,谭池便走出了朝堂。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顾及什么交情?文渊兄,保重。”谭池心中暗暗说道。
此时此刻,司空成轩和相府的亲兵已经在赶往长信宫的路上。街上沸沸扬扬,先帝驾崩之事已经满城皆知,有的感伤先帝英年早逝,有的议论纷纷,到底谁才是大梁明日的一国之君。
“公子,您放心,有我在,谁也别想伤着您。”杨智毅对在马车内的司空成轩说道。
杨智毅的父亲是相府的主厨,会烹饪各种食材,深得司空浩喜爱,司空浩见他儿子杨智毅与司空成轩年龄相仿,便让他当司空成轩的陪读,他的父亲当时高兴坏了,盼着自己的儿子能当个读书人,在老爷的帮助下做个官,结果这货在文学上一窍不通,反而在武学上天赋异禀,少年时便孔武有力,年仅二十,便已经是天启城的护城军副尉。
“多谢!”司空成轩心不在焉地说道。
此刻他的心中也是犹豫不决,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做之事是对是错。他当然想当皇帝,只要在那个位置上,他便能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他从小熟读兵书,四书五经,清晨他和杨智毅一起练剑,深夜他在桌案上翻阅着朝中大小之事。当初他做这些只是不想让父亲失望,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会成为他称帝的筹码。
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当上了一国之君,天下九州的百姓会认他这个外姓的皇帝吗?
他不知道,或许此时此刻在他心中已经上演了无数种的可能。
“公子,到长信宫了,下车吧。”杨智毅说道。
司空成轩从车上下来,看着这诺大的宫门,以及旁边森严的守卫,看着守卫并无阻拦之意,他清楚他的父亲已经打过招呼了,这些守卫不会拦着他。。
他朝前方走去,一步一步地向文武百官聚集的长定殿走去,这些年来的求学路上,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不相信侥幸,他知道,他的学识,他的格局,会助他成为和父亲一样卓越的人。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年的积累,成了他称帝的最后筹码,也让他现在走向长定殿的每一步都更有底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