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抵达黔西(第2页)
进了房间,余白羽这才注意到已经有很多人,男男女女大概二十人左右。各色各样的穿着,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学生。坐在书桌前的葛老,扶了扶架在鼻头的老花镜,看了看余白羽“路上辛苦了,找个地方坐下,现在大概讲下黔西这边的学校和教育情况。”
余白羽望了望人群,找了个空位坐下。他这才注意到这房内的摆设很是古雅,木质吊灯,复古式书桌,上有一盆吊兰,郁郁葱葱。上整整齐齐码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籍。与杂乱不堪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这让余白羽想到前人留下的精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葛老,是三十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的教师,听童辉说,葛老只称自己是老师,这些年来没有人知道葛老具体的名字。葛老是响应国家的召,上山下乡,是知青。放弃了大城市稳定的工作,选择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
余白羽望着这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且眼镜架满是胶布的老花镜,毫无血色的脸上布满黑斑。莫名感到一阵油然而生的敬意。
从葛老的话中余白羽了解到目前黔西教师稀缺,大多支教教师撑不到一个学期就选择离开。很多大城市的学生给将来自己面试简历上贴一块金砖,也只是来生活。黔西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一方面支教老师的缺乏和大流动性,本地的学生也存在读好了书就选择去到大城市工作。
葛老讲完后,大致向在坐的各位了解了一些情况,就地分配教书科目,由大家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爱好自由选择。余白羽选择了语文和美术。虽然余白羽在大学平平无奇,但在初高中生涯特别喜欢文学,语文成绩极好,作文经常被别的老师拿去班上宣读。绘画方面余白羽也甚是喜爱,曾经帮同学在校服上绘制喜爱的漫画人物。
分配的学校有4家。余白羽选择了塘乡小学,在四所学校中,是离县城最远的深山中,路途遥远不说,路况还很复杂,多是险路。跟他一起的还有五位支教学生,两男三女。简单的相互介绍下,余白羽知道了他们的姓名。
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脸庞,黝黑的皮肤,穿着一身又旧又烂的西服,脚蹬一双不显光灰不溜秋的皮鞋,头发又稀有黄,短短的胡子,一根根的冲了出来,正似一个脱了毛的旧刷子。这是许宏茂,来自华夏最北边的边疆城市墨河。
陈林,干干净净,那天鹅绒般的一双黑眉弓儿似的婀娜地弯曲着,一双深沉果决的眼睛,其中仿佛含着寓意,隐藏着思想。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同余白羽一样,来自江南省。一个不足轻重的小城市:宜平。
其余三位分别是赖星星,陈程,郭邦成。他们三人是南昇市的学生,是大学同学,因为一样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来到了这座西南小城。
陈程长相虽不出众,但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喜爱。赖星星五大三粗的,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灰白头发,放在人堆里平平无奇。郭邦成,眼睛大大的,灰色的,还透着一种苦思的神情,应该也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简单的安排后,已到暮色。葛老让支教学生们前往食堂吃饭,然后安排住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