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步枪依旧沿用了恩菲尔德长步枪的大部分设计,同时改为7.62x51nato也有先例。渣胚手中有图纸,有机械,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使用这种步枪呢?
恩菲尔德步枪和其他同期步枪比起来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可拆卸弹匣。然而可拆卸式弹匣不仅需要制作其他的备用弹匣,还要再枪身上增加弹簧等松紧设备。若是弹簧老化,甚至还会出现打着打着枪,弹匣由于射击时的震动自己掉下来的情况。在渣胚的规划中,m1李仅是一个临时的应急装备,新式步枪在进行数年工业建设后便会投产装备部队。为了节约成本节省工时,渣胚便取消了可拆卸弹匣的设计,仅使用桥夹装弹。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过原版李-恩菲尔德步枪的5发桥夹设计实在是脑残,想要把弹舱装满居然还要分别装填两次。渣胚干脆把装填枪弹的5发桥夹增加到了10发,这样装填时就能够一步到位,缩短装填时间提高射击效率。
这个10发新桥夹看上去酷似56式半自动步枪的10发弹夹,不过不像56半能够扣动扳机实现连射,m1李还需要打一发拉一拴,看得周围的渣胚是哭笑不得。
由于m1李和原版的李-恩菲尔德依旧算是同一系列的步枪,枪机、弹舱等部位都大体保持不变,因此皇家兵工厂将机器简单调整了一下便投入了生产。9月27日悉尼钢铁厂的第一炉高质量粗钢出炉后,在此钢中加入镍铬钼钒等稀有金属制成的武器钢成功制作出了渣胚的第一根重型枪管。于是在当天,第一把m1李步枪便被组装出来。皇家兵工厂此后开始以每月500支的速度生产新式步枪,并且这个速度还随着工人熟练度的提高以及更多制枪机械的抵达而越来越高。
然而m1李步枪和西方大量装备的栓动步枪并无太大区别,渣胚还需要其他武器填补班组火力的空白。于是,在历史中声名赫赫的zb-26轻机枪便进入了渣胚的视线。
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于1926年量产,1928年装备捷克军队的轻机枪,因此也被称作捷克式。此枪借鉴了贝蒂埃卡宾枪、bar、达纳机枪、哈奇开斯机枪、麦德森轻机枪、圣艾蒂安m1907中型机枪等多种一战枪械,使用了长程导气式、气冷和快拆枪管设计,还可以选择全自动或半自动射击。
尽管zb-26式轻机枪设计生产于德国,可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却是中国。1918年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政策,这个政策直到1928年南京政府设立后才宣告废除。出于这个原因,1926年问世的zb-26轻机枪以最新锐武器的形象投入中国军火市场,且传统欧美大厂当时并无该量级武器可供竞争,使得zb-26近乎以独占状况据有中国轻机枪市场。
此枪从1920年代末期的战场起就广泛在中国各处战场使用,成为中国战场参战部队的代表形象武器之一,无论是哪个势力的步兵都喜爱用这把武器对抗敌军。捷克方面的资料统计到1939年禁运前,输出中国各用戶的zb-26的原厂枪总计有32,272支,至于中国本地仿造的更是不计其数。
。
由于zb-26品质好、且适合单兵操作,很快地就有国内兵工厂以逆向工程仿造。首支仿造的zb-26在1927年的大沽造船厂问世,后续参与厂商络绎不绝,已知者包括广东兵工厂(1935年)、太原兵工厂(1935年)、浙江铁工厂(1938年)。
但逆向工程受制于测绘精准度、机床生产公差、钢料选择及加工工艺,每个厂商原始供应上游不同,导致各厂产出除了外观外,在机械可靠度与零件互换等基础性能都不成气候。南京国民政府在1934年决定未来步兵用轻机枪将全面换装zb-26后,由兵工署在1934年藉赴捷克监造枪械之际确定生产公差细节参数,并由兵工署统一绘制生产图纸交付国民政府所辖兵工厂制造,原本预定1935年起开始制造,但南京政府下属厂商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均未产出仿制枪,理由是无法掌握制枪所需专业金属加工技术,无法确保耐用精度有原厂水准。
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致使全国兵工厂内迁四川,兵工署将21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接收20兵工厂下属轻机枪厂、重庆武器修理所,配合原先厂内设备在1939年起量产捷克造轻机枪;41兵工厂(原广东兵工厂)迁入四川恢复生产后也继续捷克造轻机枪生产;在抗战中设立的53兵工厂则自1941年起生产捷克造轻机枪。尽管每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枪械零件都无法互换,但是这些用简陋设备生产出来的枪械保证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中国军队依旧有机枪使用。
zb-26除了可由单兵手持灵活运用外,枪弹可在500米内保证击倒目标。轻机枪具备的两脚架与伏射技巧等使得日军高度忌惮,也让最前线的日军受到重大损失。若是不论坦克飞机大炮等重武器,中国军队在轻机枪对射中往往能依靠zb-26优异的性能占尽上风,压制住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机枪。
zb-26性能是如此优异,以至于英国根据zb-26图纸生产出的布伦轻机枪成为了二战期间英国步兵班的火力支柱。布伦轻机枪甚至在今日依旧装备于某些国家的军队中(没错,说的就是隔壁的三哥)。
渣胚在设计zb-26轻机枪时,不仅改变了该枪的口径,从发射7.92毛瑟弹变为7.62nato弹,而且设计人员更是别出心裁地将zb-26改为使用和m14系列半自动步枪相同的20发弹匣。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现代人在后勤简化上的极致追求。尽管在一战中前期士兵们主要使用栓动式步枪且班排并无自动武器时并不明显,可是二战时除了小鬼子以外的各个主要国家如泼水般倾泻弹药对后勤的压力有多大,渣胚对此可是心知肚明。因此,好几种枪械使用同一种弹匣的设计不仅出现在了经过重新设计的zb-26机枪上,在此后更是贯彻到了澳华军装备的所有单兵武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