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成昆战役,前奏(第2页)
反观清朝一方则是兵精粮足,准备充分,纸面数据简直能吓死人。
作为满清战力天花板的北洋新军,清廷这回不计成本,直接调来了一半。
他们分别是第2(王英楷)、3(段祺瑞)、5(吴长纯)、6(王世珍)镇接近五万战斗人员,带队人员为北洋三杰之首的冯国璋;仅留下1、4、8和以满人为主的禁卫军拱卫都城。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是除四年前的辛亥革命外,北洋军规模最大的一次调动。
可这并不算完,也许是清廷担心北洋割据四川尾大不掉,也许是摄政王载沣不认为仅靠5万北洋军就能拿下西南三省,所以满清还在从其他各省不停地抽调部队。
紧随其后的第二梯队正是全国各地在北洋军之后组建的地方新军,这些地方新军数量多,质量也不算太差,堪称清朝武装力量的主力中坚。
这里面包括江苏第9、第11、福建第10、第31、第32、江西第16、湖北第18、浙江第21、安徽第22、山东第24、广东第33和直隶第36镇,共计12个满编步兵镇。
除此以外,还包括有本就位于四川的17镇、两个近卫军重炮营和两个骑兵协,超过二十万大军加在一起已经突破满清新军总人数的一半,可见清廷对打出大明旗帜的独立军是何等重视。
在这二十多万人以外甚至还有第三梯队,也就是各地杂鱼武装,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勇营、旗军和绿营。
当然,这样的臭鱼烂虾在清廷的战略规划中无疑是最最垫底的那一批,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三流部队摆出一副勤王的姿态奔赴四川,单纯是带队将领想要向摄政王殿下表忠心。
如果没有报名前往四川参与‘剿匪’...什么意思?汝等莫不是与逆贼勾结,想要反了我大清不成?
虽然清廷没有下文书直接明说,可不久刚在上海丢了十几名精英魔女,京城的主子们心里脆弱的狠。
勇营绿营的参将指挥使没啥领兵作战能力,但审时度势揣摩上意倒是一把好手,堪称不务正业的经典案例。
好几十万清军窝在一起,哪怕从指挥到基层军官再到士兵全是废物点心,穿越者都没有足够信心一口吞下,更别提此时清军的战斗力并不算低,相当一部分高级指挥官也不算废物。
尤其是第一档的北洋军队,被独立军和穿越者视作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对其颇为忌惮。
清军自一鸦起对外战事屡战屡败,清廷最开始认为武器装备不如西夷,于是大肆采购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只是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看清,当时的清军是从装备体系再到思想的全方位落后。甘军、武毅军坐拥新锐装备,可面对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日军依旧无力抵抗。
以甲午战争时的淮军为例,当时淮军武器并不一定就比日军差,可清军行军作战毫无章法,士兵尚未走入有效射程内就开始放枪,除去吓唬人外并无任何实际效果。部队坐拥强大火炮却不知步炮协同,用的还是冷兵器时代的老一套,甚至连炮兵培训都要靠师傅带徒弟...
这种旧军队焉能不败?
但满清吃了这么多亏后总归是回过神来。北洋军不仅战法效仿德日等国,更是在思想下了大功夫,让官兵变得敢战能战,一改以往清军见敌即溃,开始能打硬仗。
。
除此之外,北洋新军还摒弃了原本的旧军队组织结构,建立起兵备处、参谋处、教练处、后勤处等一系列部门,将兵力编制分为步、骑、炮、工、辎重,对兵员进行严格筛选、去芜存菁,彻底有了新式军队的样子。
更关键还是袁世凯在练兵的同时建立起一系列讲武堂,用来培养基层军官。这些讲武堂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此之后源源不断为各地新军输送人才。
所以此时的新军战力并非现代人想象的那么费拉不堪,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巅峰。
套用英国海军少将1898年来华参观时说过的话:袁世凯的部队是大清帝国惟一准备齐全的,能称得上“达标”的劲旅。
为什么日本费劲巴拉想要把清朝弄解体,想要把中国弄成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样子?因为小鬼子这时根本没能力一口吞下中国,只能将肉切开一小块一小块吃。
第一档的北洋新军战力绝冠华夏,第二档次的地方新军全面效仿北洋,除去资费地方筹措外并无其他区别。
所以就训练时期,地方新军和北洋新军相差不大。只是各省经济条件不同,能给军队提供的装备和待遇同样各不相同,火炮数量质量比北洋军差了不少。
根据穿越渣胚推演测算,如果不计算空中优势只是陆地野战,独立军的一个摩托化步兵旅战斗力约等于一个北洋陆军镇。
(满清一个新军镇会配属2-3个人造魔女步兵连,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独立军的装甲优势)
那么...独立军如果极限动员,又能够拉出多少人呢?
十个经过整编的独立师,以及最多一个摩步旅。
按照独立军的成军规划,新招募的士兵将会统一编入‘独立师’进行基础训练,完成全部训练且拥有一定实战经验后,再转为野战师编入正规野战部队。
截至目前,已经编练的十个独立师不过完成了基础队列训练、听从口令,学会了如何开枪,甚至就连枪械分解保养都还没学会。
战术?这种东西不存在的...
至于炮兵就更不要说,独立师所属炮兵此时还在恶补理论知识,训练弹都没有摸过。
若是直接拉上战场,独立师就会面临没有炮兵可用的窘境,完完全全就是一支萌新组成的轻步兵。
让独立军放弃自己引以为豪的火力优势和地理优势,跑出去挨清军炮轰...穿越者何曾打过这样的窝囊仗?
可要是等位于大洋洲、中东甚至欧洲的澳宋重装部队完成集结、做好战斗准备,黄世杰的战斗工兵营怕是已经被清军包围全歼。
无论是马润人头化作三两白银还是全体被鞑子抓了俘虏,澳宋渣胚都绝无可能接受。
高阳把自己关在安全区地下室,和一群参谋人员足足吵了两小时,这才拍板做出了决定。
这一仗必须打,而且要大打!
既然存在x如此不讲道理,穿越者就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
澳宋军队动作很快。最高层做出决策后,大量物资装备甚至是人员都开始装船装机,向贵州方向开去;独立军同样收到了动员令,开始进行战前准备。
一时间,整个大西南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只要是个内部人员都能从士兵表情和物资流动中看出来:
大战,一触即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