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将无人机视角切换至红外模式观察一番,身为指挥官的黄世杰并没有发现异常。
于是他再次将头盔扣到自己头顶,用无线电下达了命令:
“战斗车辆呈进攻队形展开,后勤、维护车先原地待命,等战斗结束后再继续前进。”
“a连b连负责正面进攻,c连从左翼迂回,尽快结束战斗。”
‘黄老爷’生怕部队拖得太久,会被后续清兵主力赶上团团包围起来。
尽管通过种种布置分析,统领整个四川清军的大boss是个酒囊饭袋,可目前围堵他们的毕竟是蒋百里这个知名人物。
天知道‘黄埔三杰’中最出名的一位会以何种方式来对付这几百名工兵。
收到进攻命令后,几十辆各型战车驶离几乎不配称作道路的土路,分成两拨向目标方向冲去。
拜无人侦察机所赐,渣胚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先敌进攻,每次都是以奇袭方式,用劈头盖脸的弹雨轻松解决敌军。
和以往一样,后方的火力支援车开始用mk19榴弹发射器进行曲射火力支援,反地雷防伏击车也开足马力往前顶去。大兵们或是操纵m2‘老干妈’或是使用m240机枪,对着前方就是一通爆射。
简易沙包构成的阵地被40毫米高爆榴弹轻易撕碎,这些拦路者根本没有时间修筑包括防炮壕在内的完备工事。沙包后方身着藏蓝制服的清兵在空炸榴弹面前死伤惨重,行动看上去非常顺利。
只是这一次的敌人明显和之前不太一样。
后方使用榴弹压制,前方的装甲车不断推进,距离目标就只有200米出头。眼看着车队就将碾过沙包掩体,释放步兵收割战场。
然后最靠前的驾驶员惊恐地发现,居然有人在猛烈的榴弹轰击中保有战斗能力。
因为随着车队接近,数个铁疙瘩突然从烟雾中窜出,直扑土黄涂装的悍马车。
“卧槽!铁处女!”
士兵握着方向盘的双手微微一颤,以撕心裂肺的声音喊出不久前刚起的外号。
战斗工兵营一天前曾在资阳亲眼目睹过魔女的威势,随后和安全区取得联络后得到了更多资料,深知这种魔幻世界的奇葩产物是多么难缠。
虽然他们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可7.62毫米子弹根本就破不了防...
至于12.7毫米?那也得换上专门的穿甲燃烧弹头集火射击才行。
然而这样的特种弹药工兵营没带多少——毕竟在中东对付一群手持ak的游击队光是普通铅芯弹就够用,要高爆穿燃弹这样的高端货色干嘛?
于是领头车辆的驾驶员一脚急刹车,切换倒挡就将油门踩到底,不顾一切地往后撤,想要和魔女们拉开距离。
好在他没有忘记用无线电提醒后方友军,避免了一场前车撞后车的悲剧。
饶是如此,突击阵列依旧乱成一团——因为整个突击阵列收到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大幅度后退。
由于一心想着要无损快速突破,渣胚甚至没有让战斗人员下车展开队形,掩护装甲车侧翼;突击组更是只有机枪这一种武器,榴弹发射车都远远缀在后面。
也不知是利是弊,虽然车辆没有步兵掩护;可也免去了收容步兵上车这一步骤,避免了魔女冲进人群中大开杀戒。
可是看着这些‘女汉子’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大兵们心里还是一阵发慌。
深知不做出改变迟早都会被敌军追上;有少量胆子大的渣胚选择从车内探出身子,肩扛筒子进行反制。
你说筒子尾焰在高速后撤的车辆上是否会波及使用者?总比被魔女追上一刀砍了要强。
中东美军没有反装甲需求,使用最多的就是像at4这样的一次性火箭筒,而且通常都被用来炸工事碉堡,用来杀伤人员。
黄世杰的这个战斗工兵营倒是配发有少量at4,可他们穿越前顺带执行了一次运输任务,为节省空间把制式火箭筒全留在了营地里。
那么问题来了,大兵手里的筒子都是哪里来的?
因为运输任务的目标分别是一处四等人前哨站和一座嘤国佬营地,货物内包括一定数量的反装甲武器。
只是火箭筒的质量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较为新锐的at4是一根没有,全都是旧型m72lwa。
很抱歉,马润的存在意义就是消耗仓库库存。
。
有总比没有好,工兵们顾不上那么多,肩扛早就过时的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大概瞄准后就按下激发键,期待着能一发带走这些铁壳子。
诚然。m72即便是被陆军淘汰的老旧货色,空心装药战斗部依旧可以轻易击穿满清魔女的魔钢铠甲;可清军毕竟和澳宋军队打过数仗,武汉特遣军早在数月前便开始大规模配发这种便利的一次性武器。
满清统治者高层再费拉不堪,也会有少数头脑清醒的精英分子。
由‘血郡主’主导新编的《魔女行进间战术规避动作纲要》早在1个月前就已分发完毕。渣胚能在资阳全身而退,完全是因为清军受限于街道地形,动作施展不开。
不曾想这个封号魔女都已经束手就擒,依旧在以间接的方式给渣胚找麻烦。
所以这轮齐射取得的战果很不理想:工兵们只击中其中一人,便发现敌军开始蛇皮走位,让射手难以瞄准。
虽然蛇皮走位让清军魔女的突进速度小幅度降低,可双方距离依旧在缓慢拉近当中。
于是他们只得寄出手中的第二个大杀器——反坦克导弹。
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对付中东绿绿火箭筒都很少使用,又哪里需要反坦克导弹?
你指望塔利班能顶着美帝空优拉出一只装甲部队?这不是在开玩笑么...
但别忘了,车队的运输目标除了马润前哨外还有一个嘤国基地,所以携带有少量英制武器。
而嘤国佬出品可不是什么好货,这玩意儿就是反坦克导弹界的一大奇葩,和大嘤帝国名产物l85步枪并列的黑白双煞。
其名曰:nlaw。
恐怕嘤国国会也有消耗库存的打算...
虽然被冠以‘导弹’之称,嘤国佬甚至还称其为可发射后不管的第三代导弹;nlaw的制导方式却有些奇葩。
它既不是图像制导也不是红外制导和先导,而是嘤国佬原创的‘移动线’制导。
当进行发射准备时,射手需要锁定敌方目标三秒以上,供火控计算机分析其瞄准过程,测画出一条预设移动线输出导弹。
然后发射后的导弹就会按照预设移动线进行移动,直至命中目标...
这是什么意思?
作为瞄准目标的坦克和装甲车只要进行变速和变向,就能让导弹大幅度失准。这玩意儿是如此糟糕,以至于俄军甚至没有将其列入导弹行列,而是称之为‘引入惯性制导技术的火箭筒’。
反观另一边,嘤国佬解决失准问题的方式简单又粗暴:强行规定此弹最大射程为600米。
你没看错,只有区区的600米,和突击步枪差不了多少...
嘤国设计师当时恐怕这么想:只要距离够近不给敌我双方反应时间,所谓的失准问题也就不会存在。
可想而知,手握这种武器的嘤国士兵是何等怨声载道——就算它具备攻顶效果又能如何?600米最大射程几乎将送死二字写在了头顶。
而nlaw拿来对付魔女,效果只会比打坦克更差。
只怕就连设计师也万万想不到,这种坑爹武器首次实战居然不是用来对付坦克装甲车,而是拿来打人...
相较笨重的装甲车辆,魔女虽然一身铁壳子,但灵活性依旧强出太多。
预设移动线在蛇皮走位前形同虚设,只要一个变向就能躲开。一旦每三秒拐一次弯,这玩意儿做梦都别想打中人。
不出所料,从没用过嘤制导弹的渣胚惊恐地发现:这玩意儿打出去后几乎全砸在地里,只有少数得以命中,把大兵们气得够呛。
“瞧你妈不列颠搅屎棍!听到了吗,瞧你妈!”
“这是什么狗屁导弹,制导制到屁眼里了吧?”
坐镇指挥车的黄世杰用无人机视角看到这一幕后,再次将头盔砸了出去。
“狗曰的嘤国佬害人不浅!这是什么沙皮玩意儿?狗都不屑去用!”
他现在无比后悔,自己手下为什么是个战斗工兵营,而不是俄军那样的营级战斗群。
换成俄军的话,无论bmp3步兵战车的低压100毫米主炮还是t72/80主战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都能一炮轰碎面前这帮孙子;事先的火力准备也不会是40毫米榴弹,而是122毫米以上的大粗管子。
大口径榴弹,光冲击波就能将这些‘铁处女’震得稀碎。
黄世杰只希望谁能来救救孩子,丢个大家伙把这群魔女全都送上西天。
紧张之下,他甚至都已经忘记,时间已经逐渐接近傍晚5点...
飞机编队即将在一分钟后进入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