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世界大战,极大促进了各国的军事科技发展。
若只以海军为例,对主要强国影响最大也是最深远的两件事,当属爆发于1916年5月31日的嘤德日德兰海战、以及1919年2月17日的宋嘤亚丁湾海战。
在后世军史学家看来,日德兰海战是大舰巨炮的最后辉煌;亚丁湾海战则是战列舰余晖之后,航空母舰照进冰冷大洋的一丝曙光。
但各国军事专家当时却得出截然相反的荒谬结论。
即:未来至少20年内,海战胜负仍会由战列舰主导。航母只能胜任侦查与反侦查职能,缺乏对超主力舰的毁伤手段。
从表面上看,亚丁湾海战的胜负手来自澳宋海军那倾巢而出的6艘‘鸭滑级’战列舰,她们以精准、快速而又猛烈的超远程炮击,给自诩天下无敌的皇家海军大舰队好好上了一课。
二战耳熟能详的‘都会级’轻型航母在战役中虽有亮眼表现,却因自始至终都致力于协助护卫舰队拦截嘤国驱逐舰、巡洋舰,因而缺乏对无畏舰战果,以至于各国专家以为航母对海不行。
对于嘤国,这一课的学费不可谓不惨重:此役后,大舰队主力战沉近半,皇家海军总吨位一度跌落至世界第三;
对于专家,他们的误判让各国在战列舰这条不归路上多走了二十年弯路,更让澳宋的战略欺骗计划得以成功实施。
日本海军和澳宋海军是其中的两个例外——澳宋自始至终都坚定走在航母的道路上,战列舰仅限于6艘‘鸭滑级’,其服役历程贯穿一战和整个二战,称得上‘老当益壮’。
日本则因长时间被澳宋海军压制,不得已只好另辟蹊径,想要用航空母舰从弯道超车。
华盛顿海军会议期间澳宋采取的欺骗战略,反而进一步促使日本下决心走航母之路。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各国因主力舰吨位分歧,迟迟无法达成共识。嘤日等国坚持主力舰要被限制在35000吨以内,可是澳宋六艘战列舰标准排水量都在45000吨以上;即使以各种手段瞒报吨位,也难以将其限定在40000吨以下。
盖因吨位大致数据可以通过吃水、舰宽等多方数据,通过专家研判照片得出——各国海军甚至还有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门,专门研究各国军舰的大致数据。
而在舰队总吨位上,嘤日为了抑制澳宋更是提出三国海军总吨位比为2:1:1的不合理要求;澳宋与会代表则一口咬定,大宋海军吨位绝不能低于嘤美任何一方,不能低于日本海军的1.5倍。
海军代表认为澳宋要在印度洋、太平洋两个方向同时应对嘤日同盟,如果总吨位只有两者相加后的三分之一,会对国家构成重大安全威胁。
腹背受敌且对任何一方都不具优势,这是任何国家都绝对无法接受的。
争吵最激烈时,澳宋一度以退出谈判并独立推动造舰计划要挟、向各国展示了利用图片合成技术编辑的船台图片,以此来表示自己抗争到底的决心和能力。
这也是战略欺诈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到图片中所展示、在船台上摆满一排施工进度各异的战舰龙骨,与会各方大惊失色;仅从龙骨和船台数量判断,澳宋海军共有17艘战列舰在船台上紧张施工,最接近完工的两艘会在半年后下水。
。
嘤国经历过世界大战,皇家海军又在亚丁湾损失惨重,面对第二次海军军备竞赛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澳宋和嘤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相当;日本则被澳宋的强大工业实力所震慑,最终走上航母这条看似错误实则正确的不归路。
两国不愿放弃,之后又陆续提出各种要求。比如禁止澳宋在接下来的10年内下水任何战列舰,寄此来抑制其实力快速扩张;再比如规定六艘‘鸭滑级’战舰必须在条约签订的20年内退役。
澳宋方面则以此为基础竭力争取其他条款宽松处理。
经过多轮艰难撕扯,各国最终达成共识:
1.澳宋同意在和平的大环境下,于接下来20年内逐步退役六艘战列舰
2.澳宋同意此后新设计的战舰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海军同一时期保有的战列舰总数不超过日本海军
以此为基础做利益交换,换来各国对澳宋其余舰艇的极大退让。
此处仅以航母相关条约举例。
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澳宋海军航母总吨位为16.1万吨,比嘤美两国的13.5万吨多出26000吨;各国船台上最接近完工的两艘战舰被允许改造为大型航空母舰。
也就是说,澳宋能比嘤国美国多建一条航母。
这正中澳宋下怀,等大战后相关资料陆续揭秘,各国更是追悔莫及。
与会人员不曾想过:保住已经下水的两艘航母和这两艘以‘战列舰’名义开工的大型航母,是澳宋在华盛顿海军会议的最主要目标。
澳宋自始至终都不曾有过任何战列舰制造计划。当时还躺在梅尔维尔造船厂船台上、被后世称作‘州府级’的舰队航空母舰,自从设计之初就是专业的海上飞机平台。
为满足海军条约限制,‘都会级’排水量被限制在27000长吨;‘州府级’前两艘建成时的表面排水量为40500公吨,实际排水量则在45000左右。
与最先下水服役的‘都会级’相同,‘州府级’的专业性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州府级’标准排水量高达45000吨,在当时的航母中无人能及;专为飞机设计的内部结构较条约改造航母更加合理。
此外,澳宋航母的升降机布局与他国航母截然不同:无论‘都会级’还是‘州府级’都将升降机安装于舰体两侧,避免在飞行甲板上直接挖洞。
这一设计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侧舷升降机保证了飞行甲板结构完整性,便于安装轨道更长的蒸汽弹射器;由此带来的强度提升使得航母能够收放更重的舰载机。
飞机重量越大性能越好、综合战斗力也就越强,舰载机性能对以航空器为主要攻击手段航母而言至关重要。
而类似设计思路当时堪称独一无二,只有深谙航母制海权的澳宋才会如此选择。
‘州府级’的性能数据如下:
舰体长295.2米
舰宽41.5米
吃水线长274.3米
吃水线宽34.4米
吃水深度9.75米-10米
标准排水量45000吨
满载排水量59901吨
航速32-33节
续航力11520海里/15节
舰员编制3462人
动力系统4台ge50000蒸汽轮机,推进功率212000马力
升降机侧舷3台
武器装备
·12座40毫米ahead有人/无人自动武器站
·2座3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
·4座76毫米高平两用炮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电子设备
·an/sps-49(v)4对空警戒雷达
·an/sps-67对海搜索雷达
·an/spq-9追踪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