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棘鳍号是四根发射管一齐注水,所以杂音较大,哪怕没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辅助也能轻易被从海洋杂音中剥离出来。这让刘衡当机立断,决定马上发动攻击。
射水鱼号的1、2号鱼雷发射管,迅速将其中装填的MK-48线导鱼雷发射了出去,3、4号鱼雷发射管也打开了鱼雷管舱门,进入了待发状态。
刚发射出去的MK-48还没有被激活,依旧在以直线航行。线导鱼雷的优点就是可以在航行途中根据情况人为操作改变航向,然后再设定是以主动、被动、还是尾流自导模式进行攻击,因此刘衡有足够时间再次激活主动声纳,探测对方航向航速。
作为被攻击方,尽管依旧保持着头脑绝对的清醒,但是林雪平的额头上此时还是因为紧张而冒出了汗珠。当声纳兵向她报告,侦测到鱼雷发射音,并且AN/LY-1水下警告/反制系统也开始疯狂告警后,她当机立断发射了自航式诱饵。
等到射水鱼发射的第二轮主动声纳声波撞击到棘鳍号的潜艇外壳时,林雪平便立刻下令转向变速。
“航向022,速度5节,深度060!静默航行!”
这一通操作一气呵成,应对简直如同教科书般。艇长反应迅速,艇员密切配合,加上之前发射的自航式诱饵所发出的螺旋桨噪音被射水鱼号的被动声纳所捕捉到,因此成功欺骗到了射水鱼号的艇长刘衡。他在将自航式诱饵认定为目标后,以被动、尾流自导混合模式,激活了发射出去的两枚鱼雷,并切断了导线。
尾流自导模式,是利用舰船驶过时产生的尾流,来跟踪目标。由于大型舰艇尾流不容易模拟,而且尾流消失需要时间,因此想要以诱饵弹欺骗这种鱼雷非常困难。
尾流自导分为尾流归向(wake-homing)和尾流点测(wake-nibbling)两种。几乎所有尾流自导鱼雷,包括正常的MK-48尾流自导模式,都采用了尾流归向模式。这种方法在测到敌方舰船尾流并穿过尾流时,会把方向舵以一定角度回转,以便朝向敌方舰船。因此尾流归向鱼雷会反复穿梭于舰船的航迹之上,直到对准航迹方向击中敌方舰艇。
而尾流点测模式,则是以测试并遵循尾流边界来追上舰艇。因为无须在尾流区穿来穿去,不会将过多能量消耗在转向上,因此速度较快更难躲避。
经过存在X魔改的MK-48鱼雷,使用的尾流自导模式便是后者。
正常来说,尾流自导模式只能用来攻击水面舰艇。由于现代潜艇广泛采用了大侧斜螺旋桨技术以及较好的流体外形,从而大大降低了潜艇的尾流,同时潜艇的机动路线往往是在立体空间实施的,与水面舰艇的平面运动相比要复杂的多,跟踪制导难度更大。
不过刘衡在切断导线时,设定的是被动、尾流双模式,即首先以被动声纳制导,捕捉到了尾流后再转变位尾流自导,使得尾流自导攻击潜艇变为了可能。
然而,尾流自导一般都是靠探测舰艇产生的声尾流和气泡尾流来将航向导至目标方向的。棘鳍号由于使用了先进泵喷系统,产生的气泡极少,而静音性能也非常优良,因此射水鱼号发射的两枚鱼雷,鱼类自带的被动声纳和尾流探测均未能捕捉到改变航向的棘鳍号,反而继续按照原定路线,朝着诱饵航行的方向追去。
此时,棘鳍号里的林雪平和射水鱼号里的刘衡,都异常的兴奋。
林雪平兴奋,是因为她成功躲过了对方的攻击,将鱼雷导向了诱饵方向。那么一击不中又暴露了自身存在的敌军,就丧失了优势。现在,主动权便握在林雪平手中了。
而刘衡兴奋,是因为他通过舰内的多功能显示屏,看到尾流自导鱼雷的航向已经开始改变,这说明它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这下子目标在劫难逃了。
果不其然,不出三十秒,接连两次巨大的爆炸,产生了巨量的杂波,将周围的水声环境搅得一塌糊涂。棘鳍号和射水鱼号的被动声纳同时丧失了作用。
不过他们二人,在接到水声部门的报告后,又同时傻了眼。
因为水声部门告诉他们,经过声纹对比分析后,各项数据都表明对方是和自己一样的同型船只。
林雪平收到艇员的汇报后,直接被气红了脸。自己和一百多名棘鳍号艇员历尽千辛万苦,经历的这场惊险刺激的躲避游戏,居然是TMD友军误射?
而刘衡,则已经目光呆滞:合着自己刚才一通犀利地操作,居然把友军给击沉了!?
当然,无论是棘鳍号还是射水鱼号,此时都完好无损。有其他的倒霉鬼代替林雪平吃了射水鱼号发射的这两发533mm MK-48鱼雷。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tyuebook.com(天阅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