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萧信就又长大了一岁,迎来了初平元年的全新年号,十岁的他也终于研究出了点成果。
“大人,这边是孩儿做出来的琉璃盏,夜晚读书之时更加明亮,且不易被风吹灭。”萧信拿着一盏点燃的玻璃灯,递给了自己的父亲:“想来此物奇货可居,想要请大人准许孩儿开一间作坊,大量烧制此物发售。”
这年月的照明主力是灯笼,里面放一盏灯,外面用纸糊婊。
虽然蔡伦的造纸术已经通传天下,白纸并不是什么特别值钱之物了,可这灯笼有些不一样。
若是纸糊的太薄,很容易擦碰一下便有了破洞,大风从此处吹入其中,自然会导致油灯时常熄灭。
若是纸糊的太厚,绝大多数灯光都被遮住,这灯笼就点了等于没点,屋里漆黑一片,自然同样的不好用。
你说不要罩子,你以为大家住的现代砖瓦房呢,这年代的房子就没有不漏风的,没有罩子一分钟点三次么。
至于灯油,虽然煤油还未发明,不过俗称香油的芝麻油,可是已近有了近千年历史,能用来炒菜,也能用来点灯。
甚至于到了现代,为了追求原教旨主义,很多寺庙之中的长明灯,照样要特意使用香油,而不是便宜的煤油。
受到技术水平限制,这玩意不像现代的煤油灯一样是全封闭的,而是一个青铜制作的灯台,上面罩着一个中间粗两头细,上下都有开口的敞口玻璃管子,用浸润了香油的棉线作为灯芯,黑烟直接从上面的开口排出。
之所以这样弄,是因为封闭式的玻璃烧制起来更加困难---两头敞开的玻璃,可以直接在中间穿一根棍子,趁着半熔融状态下的玻璃材质较软,搭配模具便可轻松压制出想要的外形,一头封闭起来之后就不好使力了。
再说了,这个香油点起来烟雾较大,要是上面弄成封闭式的,固然不容易被风吹灭了,可是也更容易被熏黑了,没有经过钢化加工的玻璃,很容易就被直接擦成碎片,给人留下特别容易坏的映像,会影响到后续的口碑。
萧冠也是读书人,经常有挑灯夜读之举,自然早就受够了灯笼的光线,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这个琉璃灯的光线更加明亮,能够更容易看清书籍上面的字迹,而且外形也更加拍漂亮,有高端典雅之感觉,不似灯笼般劣质。
现在都已经是东汉末年了,作为开国功臣的萧家早就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就连娶了一个所谓‘宗室之女’的老婆,也并没有改变这一点,要不然的话他也不至于被发配到这种穷山僻壤的地方来,说是郡守,其实就是大号县令。
这些年来,全靠着在郡中钱粮上用力,这才保证了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质量没有下降,可是随着中原乱世的不断兴起,就连这种边荒之地也逐渐变得不甚太平,能够落下来的钱财越来越少,但是作为传统官僚,又想不出生财之道。
看到儿子做出来的这个琉璃盏,萧冠就知道发财的机会来了,萧家和宗室的权威虽然已经没有开国时候那么吃香了,却最少可以保证他赚了大钱之后,不至于被人随便下狱之后盘剥殆尽,而且开一间上规模的作坊,也需要本钱投入。
所以他兴致勃勃的问道:“信儿,这个琉璃盏的作坊,需要多少铜钱,有能日产几何?”
萧信早就做足了功课,立刻回答道:“大人,此事需要院子一个,以防走水之后伤及吾家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