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南云作为郡城,城墙还算修建的比较扎实,若是有数百精兵作为骨干,再发动数千丁壮协助,数万大军也难以攻克。
实际上,在大炮被发明之前,但凡守军认真一点的城市,都要十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勉强攻克,大部分都是靠着围城饿饭解决问题,亦或者城里面出了叛徒主动开门纳降,故此兵书才在有‘五则围之,十则攻之’的说法。
诸葛亮用兵真如神又如何,除了一开始的两次出祁山,算是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等到后面人家认真设防之后,基本上就每次都只能‘粮尽而退’了,说到底还是没有能力攻克坚城,初见杀不灵了之后就没戏唱了。
蒙古大军那么厉害,不照样出动了数十万大军,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也没有打下一个钓鱼城,还把自家大汗蒙哥的命都送掉了。
所以,只要萧冠稍微重视,整顿一下这三百合法郡兵,全部都选用精壮汉子,再给他们配齐兵器和铠甲,至少保护城池没什么问题。
被儿子提醒了之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很是慎重的点头:“还是信儿你提醒的好,老夫我差点就忘记了山野之民。”
“明日我就去衙门之中传令,着偏将郑雄严格整饬队伍,裁汰老弱不可用之兵,选拔良家子中的精壮,检查武备仓库。”
换了其他人想要起家,光是怎么在不惊动官府的前提下,弄到大批量的武器铠甲,就是一个非常费脑子的事情。
不过萧冠乃是郡守,训练郡中兵马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自然可以合理合法的订购兵器铠甲,只要掏的出钱就行。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精良的甲械相当的贵,按粮食之类物价来换算,放现代能够买到坦克之类的重装备了。
比如一张好弓,从获取原材料开始,到各种阴干之类的处理,最后制作出成品,差不多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中原地区很早就开始普及复合弓,相比欧洲地区那种一根木棍栓根绳的长弓(比如被精杂吹上天的英格兰长弓),能够用更短更轻的弓身带来更强的威力,具备更好的战场环境适应性,代价就是制作更加复杂精贵,只有大统一王朝盛世才能装备得起。
---蒙古人的角弓在和大怂的神臂弩对射的时候,可从来没有占到过多少的便宜,为啥到了欧洲地区之后,就能够把当地弓箭手吊起来锤,就是因为蒙古人用的也是复合反曲弓,轻型马弓比对面重型步弓的威力还大(正常状态,步弓尺寸更大,威力自然也更大)。
又比如一套好的鱼鳞甲,需要技术好的铁匠,一枚一枚的手工打造,攒出几百枚叶片,最后再挨个串起来。
都不算什么手工费了,光是工匠的伙食和工钱,这些不能省的钱加一下,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也无怪乎,只要到了王朝末年,最先烂下去的就是军械,而且从这里下手,也最来钱。
虽然嘴上答应得好,但是数了数仓库里面的铜钱之后,萧冠还是选择了缩卵。
他倒也裁汰了一些老弱病残,重新招募精壮青年,也换了一批新的刀剑。
却也仅此而已,并没有大规模采购盔甲和长弓,而是准备再看看风向。
sr="https://1.kuangxiangit.om/uploads/hapterimgsnew/998/14310/200713/1594640416-100184977-105636165.jpg" alt='233'>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xunsilu.cc(新丝路文学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