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萧成的工作稳定下来之后,萧信就开始干自己的正事了,他拉着刚刚整训完成的府兵,去南云郡内的几个县清田。
说句老实话,即便是有着巫蛊之术的加成,那些土司们也完全不能打,但凡有一只稍微精锐一点的部队,就能够把他们吊起来打。
奈何,这事就卡在精锐部队上了,哪怕是汉唐盛世之中,精锐部队也不过十来万之众,草原上的蛮族才是更大的威胁,万一打破了长城就是一场浩劫,反倒是南方的蛮族,只会关起门来过小日子,顶多下山抓几个娃子。
所以大部分时候,朝廷都舍不得派出精锐部队,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作战,只能够让地方官自行招募勇士,可被丢到这地方来的地方官,又有几个人有那个闲心,发展当地的生产力,并且把钱拿来招募勇士,而不是自己贪了。
历史上几次特殊情况,例如诸葛丞相要保证后方稳定,就把孟获的数万大军吊起来打,只能够靠着特殊的地形和瘴气阻挡,孙策想要以江东为基业北伐中原,就把山越的那些大军吊起来打,要不是自己浪死了,蛮子根本没法翻身。
别说这种武德充沛的时代了,就算是中原王朝之中最费拉不堪的大怂,在北方被成吉思汗打成了狗,不得已跑到南方之后,照样秋风扫落叶一样,分分钟把蛮子吊起来打,要不然怎么可能把南方开发出来,最后还成功苟了几十年。
对于萧信手下的府兵来说,就算是暂时还欠缺一点作战经验,却也妥妥的算得上这个时代的精锐了,而且本来就是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的当地人,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说不定比蛮子还要熟悉,也能够适应这里的特殊气候,事情就简单多了。
之前的清田,只在郡城附近搞了,下面的那些县可还没搞呢,而且益南这个地方,虽然设置了郡县,可是只有郡守是朝廷任命,下面的那些县照样是蛮族的天下,只是看到朝廷势大就假装投靠而已,只要有机会就会跳出来尝试建国。
三国时期有孟获,之后还有吐蕃国、南诏国、大理国等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消停过,直到进入了二十世纪末,才被某种不可说的力量彻底清扫干净,再也没有了能够跳出来建国的能力,顶多就是保存一点民族传统,留一个念想了。
萧信第一个来的,就是位于洱海旁边的叶榆县,这里是和郡城最接近的一个县,而且旁边就是一座巨大的淡水湖,有着一百多万亩优质的水浇地,水稻年产量比郡城还高那么一点,只可惜从来都没有递解过,都是收上来的税自己花了。
三百多身穿‘银甲’的士卒,走在大路上还是很显眼的,老远就被县里巡逻的士兵看到了,他们立刻就飞奔而去---因为用的钢板做材料,府兵又都保养的相当好,太阳底下白花花的反光,看着跟没氧化的银子一样,就被称呼为银甲了。
这里的县长白庆接到消息,立刻就毫不客气的下令:“先把城门给我关起来,我去看看。”
这里距离郡城比较近,郡守刚刚练了几百银甲兵的事情,他也早就已经听说过了,这下子算是认出来了。
不过白庆还是没有放松,直接站在城墙上喊道:“下面的是那位将军在领军,不知道经过我县有何贵干?”
萧信运起真气,大声喊道:“我乃大都督之子萧信,永昌郡出现了叛乱,父亲让我帅兵前去平息,到此借宿几天。”
这年头军队行军,可不像现代那样,还有各种保障措施,就连帐篷这种东西,也只有长期驻扎的时候才拿出来,经常会借住到城里。
所以这个借口倒也说得过去,白庆心中其实也怀疑,会不会是萧信在诈他,可想到自家祖传的巫术,还有那三百多套盔甲,他的心中就相当火热。
之前就说过了,这年头的盔甲很难得,就算是他们不知道这是钢甲,也对这个数量很是眼馋,就想着要是弄到手,说不定就能大大的威风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