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标准排水量不小于3万吨,吨位越大越好;
五、注重生存力,应确保203mm舰炮无法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加装防雷带和减摇鳍则是标准配置;
六、使用斜角飞行甲板,同样外飘15度,整体钢制甲板+石棉绝热层以保证强度,预留喷射机起降条件;
七、舰体空间尺寸尽量要大,方便以后舰只的延寿和现代化改装;
八、注重敌方航空兵威胁,因此要加装大量不同口径的、能构成层次防御体系的舰载高炮;
九、废弃将升降机置于甲板中部的设计,改为置于侧舷,以增强各层甲板刚度。
这些要求让舰政设计局耳目一新,它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研发团队来研究这些要求的可行性和具体设计,同时设法将舰只的设计图纸绘制出来。
因为大量采用新思路,航母研发团队的进度很慢,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它才拿出了初步方案和一整套详细的设计图纸。
设计出来的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为34180吨,满载排水量42250吨,使用柴油为燃料(传统的重油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喷射机的发动机极易因吸进这些大颗粒烟尘而引起喘震现象,致使发动机停车),并使用四台工作效率较高的布洛姆·福斯式蒸汽涡轮机(已对可靠性进行过改进),使其可以达到36节的高航速。
因为RN当前的主要任务只是保卫本土海防安全,震慑敌对海军,而不是争夺大洋制海权,因此续航力只有4500海里/16节,只限定在西太平洋地区与假想敌日本帝国海军作战。
因为重视空中威胁,舰政设计局计划安装128mm高平两用炮8门、40mm博福斯高炮60门、20mm厄利孔机炮96门,将其武装到了牙齿。
该舰的生存力也很强,6.5m宽的主装甲带足有210毫米厚,足以抵抗重型巡洋舰的攻击。
机库也是双层,足够停放80架舰载机,两侧有可通过人力和液力收放的卷闸门和排气扇。
跑道为两条,斜角甲板与舰艇中心线呈12度夹角,并装有六组拦阻索以使舰载机安全着舰;起飞甲板则安装了两台蒸汽弹射器,使用的是蒸汽涡轮机推动螺旋桨做功后留下的废气,以提高燃气使用率。
在舰体右侧,设计团队布置了一个大型舰岛,坐落在外飘甲板中部略微靠后的位置(为了错开舰载机整备区的升降机),分别安装了信号机、中小口径高炮、指挥系统与全舰的大部分控制系统。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加装更多的电子设备,舰岛被有意设置得宽大了一些,因此总体利用率有些偏低。
两个小烟囱一前一后安装在舰岛后部,还特意加上了加强了结构强度的烟囱帽,以避免出现敌炸弹顺烟道落入舰体内部摧毁动力系统的情况出现。
水线以下的舱室也被划为24个水密隔断,并有厚重的拱形内装甲保护,任意4舱进水都不会使该舰沉没。
意大利设计师将经过改进的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应用到了该舰上,因此该舰对鱼雷和水雷的防御力较强。
这条船的设计堪称完美,设计思路清晰而超前,理论性能远远超出同时代任何一条航母,但问题是……
国府造不出来啊!
负责评审的舰政设计局专家组认为,对于严重缺乏大型军舰建造经验的中国造船厂来说,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认为,在这条船开工之前,最好能先建造几条“小一点儿的”空母练练手。
蒋雨欣认为,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没有时间和列强那样雄厚的资本玩儿循序渐进的游戏,必须尽快缩小与英美日等海军强国的差距。为此,她和专家组进行了几次激烈的辩论,并坚持自己的态度。
最后双方还是互相妥协了:海军部将施工进度24%的重型巡洋舰“第七号舰”(RN A-07,未下水前没有被赐予舰名)停工,并改建为空母,积累空母的建造经验。
1925年6月17日,“第七号重型巡洋舰”开始了她的改建工程。
两年后的7月2日,“第七号重型巡洋舰”竣工,蒋雨欣为其赐名“亚星”(RN Asia Star,V-01),并在她40岁生日那天加入中华民国海军战斗序列。
………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xunsilu.cc(新丝路文学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