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燕国,长洲新郡,正是少妇千金外出踏青的时候。
细雨如烟,郡城之外,河边少女用来束腰的低垂的嫩绿柳枝也带着一分湿润。
远远看去只见穿着淡黄衣衫的少女腰间被绿带一束,山峰起伏,俏丽无双。
只是如此可爱的少女,此时却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弯着小蛮腰提着一桶衣裳,站在河边的石阶上,眉眼暗含怒气。
等着吧,该死的李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待本公主大哥复国成功,必将你这恶人夜夜抽打,羞辱一生!
心中想毕,看了身后两位身材健壮正闲坐在树边嗑瓜子的恶嬷嬷几眼,便拿起洗衣的木棍狠狠地抽打起恶人换下的衣服,不久便发出令人惊颤的怪异笑声,显得竟然十分快意。
放大视野,只见身着淡黄衣衫的少女洗衣小河,两岸皆是桑林、农庄,绵延千顷,直令人惊愕莫名。
要知这长洲郡城郊外虽不比城内寸土寸金,但一亩地也是价值不菲,寻常等人往往有钱也要打通官门关系才能买到几亩,更别说这等壮观景象了。
只可惜这里的主人并不是买,而是抢。
把国家灭了,你的都是我的。
一辆快马甲士自远方来,从少女附近不远处的官道经过,只见其背插小旗疾驰至长洲郡城城门,大呼道。
“李少将军火烧晋州,率百济之众大破新罗,大胜,不日将归,迁府东进!”
声落,城门卫士面面相觑,满脸皆是无奈。而外出踏青归来的莺莺燕燕更是喜呼莫名,期待着少将军和归来将士从王国带出的财宝丝帛。
更有怡红楼一奇女子,带着丫鬟登上城楼向北远望拭泪,仿佛思念某人久矣。
一位看着传讯甲士快马入城,险些闪避不及被马匹冲撞的华服老者,冷眼看着四周群众兴奋议论少将军这些年来的事迹,摇了摇头,在心中叹道。
“燕国有此子,是民之幸事,却不是我等幸事。”
想起这位出生将门,自幼早慧的少将军前几月向燕国皇帝提出的兴海、减赋、开民智、立科举的主张,这位华服老者便眉头紧锁,随后便迈步进了城门,直往郡守府而去。
而比这位老者心情更糟的少女,更是面露绝望之色。
只见其停下洗衣,目光空洞的盯着河水。觉得自家哥哥复国无望,便生出了轻生的心思。
“与其继续被那个恶人像玩物一样羞辱,不如就这样死了算了。也不算折辱了我新罗公主的名节。”
少女口中呢喃,双眼一红,眉目间多了几分坚定,接着便向河近了几步。
就在少女将脚伸进冰冷的河水中的时候,两个一直紧盯着这位少女的恶嬷嬷却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少女身后,一人抓住少女的一边,硬生生的将少女拉了回来。
然后在少女不断的挣扎、反抗、哀求中将其带回了将军府,接着用丝绢绑住全身,又塞了一个口球。
最后将这位可怜的年幼落魄公主扔进了柴房,等待那位少将军李玉回来处置。
等这位落魄却又绝美的公主在柴房中担惊受怕、又饥又饿的熬了几天,待得睁开眼再次看见门外的阳光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一个身着黑色长袍的身影。
阳光撒在这位青年身上,映衬在这位公主眼中,便如同看见了神。
李玉,别名少将军,当朝李国公之子,出身将门。
十二岁任校尉,随其父拒周北伐军于淮河。
十三任偏将,组水师大炮。
十四开疆,攻渤海,水陆并进三年而成,封少将军。
期间因周北伐不断,中原十室九空,又有契丹进犯,李玉上书杀胡不成,其父北伐契丹。
李玉十八,柴荣大败北燕,北燕被迫与周和亲,退于大河以北,然后大兴水师。
李玉二十,任上将,率三万水军渡海开疆,一战而败新罗。
而如今,李玉二十有二,在打了两年仗之后,如墨的长发被红色发带随意束起在身后,一身黑色长袍更显英武不凡。
而可怜的少女在柴房之中这样被李玉居高临下的打量,困饿交加之下,穿着几日没换洗的淡黄衣衫,一时竟忘了辱骂,显得如同一个呆透了的傻瓜。
直到李玉嘴角微扬,露出几分玩味的笑意后,才猛然醒悟,羞愤难当,嘴里发出呜呜啊啊的声音。
竟是因口球的缘故,一时不能说话。
而李玉见此,则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