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冬寄和黄卯在某些地方上还是怪像的。
比如他俩买东西的时候只看一个因素——那就是眼缘。
于是缪冬寄就穷到现在负债累累的样子了。黄卯还稍微好点,毕竟她的爱好也就是音乐剧,租的房子都只有不到三十平方米,和他喜欢的龙骨妹妹一样好养活。
他俩在花木市场挑东西挑得开心,江季恒和郑遂就走在后面负责交钱和打哈欠。
“这个喜欢!”缪冬寄忽然回过头来,往江季恒手里面放了一小盆长势颇为喜人的姬星美人。
江季恒端着那小盆多肉植物左右看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你以前写过一个女主角叫姬星。”
“对。”缪冬寄说道,“叫叶姬星,外号就叫姬星美人儿。”
“《永无岛》。”江季恒说出了这部话剧的名字,然后回忆了一下,“是几个小孩儿去看海的故事。”
“嗯。其实那部戏一开始是电影编剧课上写的剧本作业,后来又改成了话剧。”缪冬寄想了想,“因为那年我看到了海。”
就是去旸城看林光霁的那年。
“海好看吗?”黄卯忽然在旁边问道。
“你没看过海吗?”郑遂有些惊诧,随即毛遂自荐,“我是沿海酽城人,夏天带你去酽城看海啊!”
黄卯闻言笑了笑,说了一句“好”,然后又问了一遍:“海好看吗?”
缪冬寄有些难以回应,针对这个问题而言,他当然应该回答好看。他那么被大海的神秘浩渺所吸引,但是大海的吸引对于他来说太致命了,仿佛吞噬一切的黑洞。他第一次去看海便每忍住想要在海的拥抱之下死亡,最后还是被同样在沿海长大的林光霁救了回来。
而郑遂急于想要“自夸”,反倒是一时间想不出说什么话来了,正在一边火急火燎。
这时江季恒终于开了口:“我想你会很喜欢的。”
黄卯应该会很喜欢大海的。
缪冬寄喜欢大海,但是这种喜欢致命。而江季恒压根就不喜欢大海,他从小就怕水,也学不会游泳。面对大海的广阔无垠时他先是忍不住畏惧,然后又觉得分外难堪。
他敬而远之一切让自己发觉自己分外渺小的东西,并且将此视为某种对自己焦虑情绪的自救。
但是黄卯与他们皆不同,他不向缪冬寄那样觉得自己渺小,也从未像江季恒一般自大。他不会被大海吞噬的,他大概会向大海展开如对方一样博大的怀抱。
“那不如就像阿寄的《永无岛》一样吧。”看着黄卯向往的样子,江季恒忽然笑道,“等找个时间,我们一起费尽心思去看海。”
郑遂莫名其妙:“为什么看个海还要费尽心思啊?”
“你不懂。”缪冬寄说,“只有那样,你看到的海才会是你心中想看到的海。”
缪冬寄的话剧《永无岛》,致敬苏格兰小说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的《彼得·潘》,讲述的是主人公在18岁高考之后,和自己的另外三个朋友一起,一路给人画着画像或者演着街头剧,千里迢迢来看大海的故事。
那是一个很让人感动的剧,虽然江季恒也没有看过现场版,但是一直早有耳闻,而且看了官摄。
话剧最后的时候,四个少年找到了海,他们坐在舞台边上,沉默地眺望着远方。
他们的目光好像真的穿过了观众席,看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海。
现场所有的观众都从他们的眼神之中看见了海的神秘和美丽。
四个少年忽然就于这个世界和和解了。孤独的人拥抱广阔的神秘,不幸的人发现更大的远方,迷茫的人接受人生的广阔和自己的可能性,随波逐流的人看到了海浪拍击时的力量。
四个在人群中从不低头的少年,费尽心思之后,都看到了自己心中最想看到的大海。
那是缪冬寄第一部引起了全校注意力的话剧,对于他来说这有很非凡的意义。
黄卯闻言十分神往地想了想,然后笑了:“好,回头我们一起去看海!”
“一定要看我们酽城的海!”郑遂又跳出来说道,“我们酽城的海最美了!”
“好。”黄卯也点头,“看酽城的海。”
…………
江季恒江副教授的前期拍摄期结束,按照规定重新开始教课。
但是毕竟是大学老师,上课的时间并不多,剩下的时间还是要拎着缪冬寄出门锻炼和出门遛狗。
而且毕竟是在《残霜天》的后期剪辑期,缪冬寄有时间就还是要往工作室跑,专门和郑遂吵架,俩人往往骂着骂着就一块站到了办公桌上,欲和龙骨妹妹试比高。
势必要骂道其中一方妥协,妥协之后就是缪冬寄骂骂咧咧离开工作室或者是郑遂骂骂咧咧开始剪辑。
就这样搞着搞着,黄卯的舞剧总算是要在印城大剧院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