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便宜的货物吗?
我就有,但是得拿最好的马来换。
为了银子,辽国人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不过首先得先把自己的篱笆扎紧了。
因为一旦货物能走私过去,那巨大的利润会让所有的人铤而走险。
互贸不过一个月,在边境地区就已经抓获了三起走私事件。
二十余颗人头就挂在边境上。
提醒所有想要走私的宋朝商人,这就是被抓的下场。
赵德芳又组织易州边民共同捉拿走私商贩。
告诉他们,如果走私猖獗,咱们就收不到税。
咱们收不到税,拿什么过好日了。
而且下令,凡捉拿到走私者可以抽取其走私货物的一半作为奖赏。
这样官方和民间双管齐下,三个月内就将宋境内的商贸捋顺得清清楚楚。
当然,再严实的墙也会透风的。
一个稽查军的都头原本是赵德芳的亲兵,仗着有这样一层关系监守自盗,协助走私。
赵德芳亲手砍下了他的脑袋。
并将这一都内所有参与走私的二十一人全部正法。
其余人全部削去军籍。
一次次的狠辣和不留任何情面,让严禁走私植根于每个易州人的心中。
商贸场中,宋国的货物琳琅满目。
而辽国的货物则相对单一。
牛羊、皮毛是最多的。
偶尔会出现一些稀有的野生动物皮毛也会成为抢手货。
对于宋国最需要的马匹,辽国也是管控极严。
不过赵德芳早就派人深入辽境,与一些小的部落接触。
只要他们能将马运到边境,保证他们会得到丰富的回报。
于是辽国境内的各个小部族,都想尽了办法,向边境地区运送马匹。
草原上的马匹不值钱,可到了易州立刻就能卖出至少三倍的价钱。
然后再换回宋国境内价格不高的茶叶、瓷器和玩物。
到了辽国境内一转手就是十倍的价格。
这足以让那些平时苦哈哈的小部族冒险了。
于是他们化整为零,在赵德芳为他们开通走私专用通道不过一个月后,竟然向大宋提供了近二千匹良马。
赵德芳听到这个数字后,也不禁感叹,马克思说得太有道理了。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人们就敢践踏一切法律。
现在是十倍的利润,就是让那些牧民掉脑袋他们也敢干。
赵德芳一面扎好自己的篱笆,一面为辽国人走私马匹大开方便之门。
草原上的良马源源不断地运进了宋国的军营。
辽国境内的官员也知道这种情况的存在。
可是辽国因为特殊的国家制度,决定着他们不可能把所有抓到走私的小部族都杀掉。
因为那会引起内乱。
重要的是,一些大的部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捕猎到的白熊皮,还不如一个牧民在草原上套得一匹野马赚得多。
而且还不用两头交税,那可是纯利润啊!
于是,辽国境内渐渐掀起一场向宋国境内走私马匹的浪潮。
赵德芳自然照单全收。
对于辽国商贸官的抗议,赵德芳又显露出了专业的厚脸皮。
一面发声严正斥责这种破坏双方贸易的行为,一面继续为走私马匹大开绿灯,保驾护航。
一些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曾提出各种建议,但在已经尝到甜头的各大贵族和大小部族的反对声中,渐渐变得有气无力,最终被淹没了。
不过赵德芳对此却有深刻的认识。
这并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宋国没有马匹问题的方法。
如果有一天,宋辽一旦开战,将不再会有一匹马流入大宋。
所以赵德芳的目光投身了西北,那里才是大宋的养马之地。
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回一趟开封。
因为历史上的宋太祖就要一命呜呼了!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