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刘继元降宋
“如果我今天死在你的手中,城破之日,满城鸡犬一个不留。”
“到时你所保的刘继元不要说延续宗庙,就是人头也得落地。那时史书会如何评价你?为了一己之私。置君王百姓性命于不顾,你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杨业将刀送回刀鞘。
“那你燕王殿下之意,杨某应该如何?”
赵德芳知道,杨业的心理防线已经松动了。
“其实这晋阳城守不守得住,你我心里都清楚。就是刘继元,此时恐怕也想献城了,只是缺少一个恰当的人前去劝说。将军一心为国,为了这满城百姓免受战火荼毒,还请将军劝说汉主开城投降吧!”
杨业皱紧了眉头,“那以后世人会如何评价杨某?我岂不是成了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赵德芳哈哈大笑,“杨将军,相信本王,你不但不会成为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还会成为一个为君分忧,为民请命的无双国士。”
“这些年来,汉国备受辽国欺压,契丹人可以在汉国境内横行无忌,不遵王法,想必杨将军早已经看不过去。一旦我大宋统一全国,势必与辽国一战,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
“届时我汉人不再看辽人眼色,等我大宋真正兵强马壮之时,铁骑直击漠北,再现当年汉唐风采,不知杨家军可有意青史留名。”
这几句话说出来。只让杨业心潮澎湃。
这些年早就受够了辽人的鸟气。
他心里明白,大宋统一天下已经势不可当。
自己之所以螳臂挡车,还是过不去心理上的那一关。
如今听到赵德芳如此说,心里也就下定了决心。
不过,杨业还是有自己的坚持。
“燕王殿下,杨某是不会私自开城门投降的。给我三天时间,我去想皇帝禀明实情,皇帝若降我便降,皇帝不降,杨某只能以身殉国,以报皇帝知遇之恩。”
赵德芳点头,“杨将军果然有情有义。”
边说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
“这是我给刘继元的信。只要刘继元开城投降,我保证不杀满城军民一人。并许他继续为王,宗庙不绝。”
杨业将信郑重的揣入怀中,“还望燕王殿下信守承诺。”
接下来的两天,宋军停止了攻城。
晋阳城中的刘继元却陷入了矛盾之中。
刘继元明白,这城守不住了。
可他此时最担心的,不是满城军民的性命,而是自己的生命安全。
汉国与大宋为敌十几年。
互相之间早已仇深似海。
就在大宋灭唐国的时候,自己还派兵在后方骚扰大宋。
其他人投降了,最不济还能做个富家翁。
自己恐怕是要人头落地。
可是不投降的话,观满朝文武,人心皆思降。
要是再犹豫几天,自己的人头就会成为他们投靠大宋的投名状了。
这些天来,虽然有人向他密报,杨业暗中与宋军眉来眼去。
不过以他对杨业的认知,杨业绝不是一个背主求荣的人。
当杨业献上了赵德芳的劝降信。
信中已经言明,过往的种种恩怨,都既往不咎。
刘继元降了之后,可以做一世的逍遥王爷,并且允许他宗庙不绝。
至于伤不伤城中百姓,就不是刘继元所关心的了。
刘继元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崩溃了。
就连杨业这样的猛将,也都与宋国暗中有了来往。
那满朝文武中,还有可靠之人吗?
他找来几个亲信大臣,暗中商议降宋一事。
君臣几人一拍即合。
眼看着大汉国这艘船就要沉没了,谁还想跟着他一起落水殉葬?
于是,刘继元派出了汉国的太傅吕荣出城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