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背后一刀
赵德芳立刻去信告知赵匡胤,西北即将平定,让中原和江南准备接收党项移民。
并且发动宣传,让更多的汉人入住西北。
一时间,整个宋朝境内都流传着一首童谣。
西北好,西北大,去了西北有粮食。
去西北,望西北,西北三年不纳粮。
牛羊成群子孙把福享。
随着这首童谣在宋朝大地上的广泛传播,无数失地的农民,托家带口,或成帮结队,或单独行动,赶往西北。
而赵匡胤也明令沿途各州县,遇到困难的迁徙民众,要给予帮助。
不能让一人饿死。
这些人发现,到了西北后,有党项人留下的现成的房子。
有朝廷发放的足以过冬的粮食。听说明天春天还会给种子。
而原本有放牧经验的人则会发现,他们的牧场上早已经送来了上好的草原牲畜。
于是先到的人一封封地向内地寄出信件,内地向定难四州迁徙的农民持续了三年之久。
直到开宝十三年,在大宋朝廷的明令禁止下,才停止了这场大宋史上最早的移民大潮。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而眼下被围困了一个多月的夏州城,已经摇摇欲坠了。
夏州城里本来存粮就不多,里面突然涌进了几十万人口。
每个人都要张嘴吃饭,不到一个月,存粮就已经见底了。
此时的夏州城里已经开始杀马吃肉。
可是这些马匹又能了几天呢?
马匹吃完了,那又吃什么呢?
最后连老鼠都吃得干干净净。
于是夏州城里派人出来联络,要开城投降。
赵德芳明白,这一下子又要增加三十万张嘴。
不过要是想让他弃这些生灵于不顾,他还有实在于心不忍。
于是赵德芳食了不再纳降的言,接受了夏州城的归降。
当大宋军队进入夏州城时,看到街道上躺满了瘦骨嶙峋的百姓。
赵德芳立刻拨粮施粥。
对于一开始坚决抵抗的夏州城内的李氏族人,赵德芳也没有过分为难。
只是没收了他们的个人财产,贬为普通百姓,一同迁居内地了。
一个月后,西北四州形势已经稳定,党项原住民迁走,内地的汉人已经有人陆续赶到,赵德芳将夏州交给了新任的定难节度使李继勋,率军返回开封了。
虽然此时秋意已浓,风霜已重,但赵匡胤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此次赵德芳一举荡平汉国和定难军,使宋朝完成了实际上的统一。
自己这个开国帝王终于完成了重要的一步。
以后史书上会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此处,赵匡胤心里就是一阵激动。
开封城外,迎接凯旋将士的队伍已经排到了十里开外。
每个人的热情都在这深秋时节被点燃了。
这个朝代不是不尚武,而是要看如何去引导他们。
每一位出征的将士都感到无上荣光。
赵德芳笑了。
民心可用,将来与辽国一战,大有可为。
进入开封城后,赵德芳立即进宫觐见了赵匡胤。
赵匡胤激动地握着儿子的手,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虽然具体的情况他早就一清二楚,不过,他还是让赵德芳把此次灭汉和扫平定难军的经过又给他叙述了一遍。
说到精彩和紧张的地方,赵匡胤时而佛掌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完全沉浸在了赵德芳所讲述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