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上
“你怎么会想到要请我看电影?”趁电影开演之前,我同郑之凌聊起天来,“难道你不上班吗?”
“我不用总是守在夜总会里,”他说,“有程剑书这个领班,我轻松多了。”
“你经常看电影吗?”
他笑笑:“不算太经常,但如果有音画效果一流的电影,我还是会到影院来看,不会选择看碟。和平都会这个三楼的数码厅是我最喜欢的,银幕不错,音响相当好,而且我领你坐在四排一号和二号,这也是最佳观影位置。”
“哦?是吗?你怎么知道是最佳的?”
“我有灵敏的眼睛和耳朵。”他朝我说道,“我去过很多影院的各个影厅,音响效果属这里最好,是dts的,要是你在这里看过《指环王》《星战前传》《黑客帝国》《碟中谍2》或是张艺谋的《英雄》,你就会深切体会到这个厅的绝妙音响,比如飞机飞过,声音就会*真地按着飞机行进的方向发出,最绝妙的是《英雄》里面的棋馆雨滴,那雨滴简直就像在你周围落下,就落在你的肩上,太身临其境了。但其它的影厅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你说的这些我只看过碟,或是网络版,没看过真正的电影,电影太贵了。”我叹道,“对了,为什么四排中间的位置最好?”
“你朝银幕看,看了你就知道了。”
我朝空空的银幕望去,很快便领会了他的意思,我说:“没错,这个位置正好可以把银幕整个地看在眼里,两边不会留下太多的旁物,不近也不远,恰到好处。”
“对了,就是这样!很多人喜欢坐在后面,但那样一来,看到的银幕就会变小,就像在家里看电视一样,把旁边很多摆设也看了进去。”
“你是一个超级影迷,”我说,“而我以前能说是碟迷,如果以后我有了工资,我也要多多地到影院来看电影。”
“看电影真的是一大享受。”
电影还没开场,我看看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问:“郑sir,你什么时候学会拉小提琴的?”
“很久以前。”
“看起来你对音乐很精通,小提琴拉得很好,相信每一个听过你拉琴的人都会这么说。”
“粗通一二,”他说道,“小时候在少年宫里学的,只能自娱,没法当作职业。”
“并非只有从事专门的职业才算是优秀的。”我说。
“其实,”他对我说道,“我对音乐并不是很入迷的,这只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剂。我最喜欢的其实是……”
“上网发帖。”我接口道。
“呵呵,你可以这么说,算是一部分。”他笑了笑,“主要是写文章,有时写了也不会贴到网上去,只能自己看看。”
“为什么不贴?孤芳自赏可没什么意思。”
“太敏感的文章就是贴到网上,也会很快被网站删除。”
“哦,我明白了。”
他看了我一眼,眼里的内容令我不解,他似乎想说点什么,却又犹豫着没有开口。
“你爱看小说吗?”他忽然问我。
“爱看。”我说,“我喜欢从意味深刻的文学名著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美丽动人的故事中得到精神的快乐,或者,用低浅的小说来消磨无聊的时光。只要我买得起,我什么书都看,只是书太多了,怎么都看不完。”
“你喜欢看谁的作品?”
“哦,很多,大部分是外国作家的小说,特别是英国十九世纪那些作家的小说,我很喜欢。当代小说我很少看,就连郭敬明、饶雪曼这样当红明星的书,我都没看过。”
“是吗,”他说,“我喜欢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你呢?”
“哈代很不错,我总是在看完奥斯汀的小说后再去看哈代的小说,这样可以提醒我,不要沉浸在《傲慢与偏见》那种灰姑娘嫁王子式的现实童话中,不要觉得英国人的日子就像书里的上流社会那样轻松自在,要想到苔丝,想到裘德,平凡的底层小民才是最多的一群人。”我说着,庆幸自己前不久花时间对头脑思考力做了一翻提升,我想我的这翻评论是不会让他视为浅薄的。
“没错,”他果然很赞同,“上流社会的生活只是那时英国的一张封面,就像现在,繁华的城市建筑是我们的封面,然而作为一本厚重的书而言,封面再华丽,也掩不住里面无数平凡普通的纸张,那才是社会的主体。”
“是啊,要会看内页,不能只看封面。”
“对,就是这样,你是个挺有脑子的女孩,和很多没头脑的女孩不一样。”他说。
我一边惭愧,一边庆幸。如果再朝着这个方向聊下去,我想我就会露底了,于是我改变了话题:“你和你的女朋友经常来看电影吗?”
“我没有女朋友!”他颇冷地盯了我一眼,将眼光调向银幕,“不算有。”
“算我没说。”我淡笑。
“你的记忆力不好。”他说。
“不重要的事我总是懒得记。”
他没有说话,也许我的话有一些触及他的内心,他要我把他的话都看作重要的话吗?他要我记住他没有女朋友这个事实吗?我心中窃喜,他一定正在一步步地喜欢我,一步步地走进我为他织造的陷井里。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下。
“你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