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见她心思不在别的地方,只想着给常谨安找教书先生,便拉着人往县学去了。
因为部分秀才居然都出去考试了,有人考上了赴京,也有人没考上在家伤心,又是农忙时节,所以县学已经放假了。
真正县学里面念书的人自然是都不在,但是县学里面其实有不少交了钱进来年初的,既没有资格去赶考,也不想回乡去种地,当然也有可能是家里已经无田可种的人。
这些人不少都在各家学堂里挂了一个名号,专注负责启蒙幼童。算是补贴家用的一个好工作,不少人都会抢着做。甚至有人收了银子以后长期在学堂里面挂号。
这种人不少,也有些水平很不错的。
徐佑对这种人知道的不是很多,毕竟作为武官勋戚,跟读书人走的太近,皇帝不会放心,他也要主动避嫌。
但是知道的再不多,也是多有耳闻的。
所以常雨竹拿着书坊里偷偷摸摸卖的所谓的县学名册,有些茫然地看着徐佑的时候,徐佑迅速地就在名册上圈定了几个名字。
“走吧,给你弟弟找先生去。”
徐佑最初看上的是一个秀才,在徐佑看来,既然有常秀才在刁难,最次也要给个秀才公才行,这样以后两家起来,好歹有个名头可以压人。
结果上门去还没敲开门,就被邻居提醒,这家刚走了老先生,秀才公还在守孝。
得了,只能换人。
第二个秀才公名声很好,学问不错,这开门一看,徐佑倒觉得还算满意,常雨竹却是非常惊吓。
都60多岁了,还每天这样奔波,尤其是常雨竹打算让年纪最小的那几个所谓徐佑的拜把子兄弟都要送过去给先生教的。
常谨安或许是一个文静的性子,但是在徐佑看来自家那群兄弟恐怕要出幺蛾子,于是只能忍痛放弃了。
到了第三个秀才,此时已经快到午时,常雨竹已经有些饥饿了,但是为了弟弟还忍着,并且打算找完人就去找个地方下馆子。
哪里知道这个秀才也是神奇,过午不食这种规矩他从来都不放在眼里,不仅每天都要吃饱喝足,晚上早睡一分钟第二天就要早起两分钟来弥补。
如此这般执着于吃食的人物,今天为了觅食,压根不在家。
等了半个时辰,常雨竹实在有些饥肠辘辘忍不住了,徐佑才有些勉强的拉着人往一个方向走去。
虽然薛德军他们的馄饨摊几乎没有什么固定摊位,但是徐佑却是知道他们每天的地点的,果然没走多少路就找到了今天的馄饨摊。
今天出摊的都是年纪不大的几个,薛德军他们都已经不在泾县了。但是大约因为这些兄弟恶名在外,无人欺负他们是一群小孩子,馄饨都是现包的,馄饨皮是前一天常雨竹按照他们自己报的量准备好的,小孩子们手脚也麻利,只是煮馄饨然后收钱,大家倒也是井然有序。
“不是只做早餐吗?”常雨竹看到馄饨摊的时候还有些意外。
“今天不训练,所以中午也出摊。”徐佑给常雨竹解释,见外面人多,也放开了她的手,只是护着她抢了一个座位。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