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兰微微一笑道:“先生,学生拙见,却要借这‘大同小异’来说说现今局势。”
范无忧一脸诧异,等待着尹兰的下文。
“依我之见,当今天下,大金、蒙古、大明三者并存,这女真人、蒙古人和汉人,种族不同,语言、文化、生活习性上有所差别,此乃’异’;而这三族百姓都是人,普通人的追求无非是吃饱穿暖,不一定要高房广厦,却也想能遮风避雨,能生活安定,此乃’同’。汉人都道那女真人蒙古人如强盗,时时抢掠边关百姓,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却没想为何要去做拿烧杀抢掠之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北方苦寒,农耕不发达,人民温饱问题难以解决,而汉人占据中原富庶之地,紧守边关,丝毫不给关外百姓生存机会,这些外族人无法,只好年年用武力强取。”
尹兰见范无忧眉头微蹙,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大明这些年来内政混乱,才给了大金可趁之机,这些都是自食其果,也是缺少明主的表现。若是按照那’大同’的要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那刚刚故去不久,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岂不是早该退位让贤了?”
范无忧似要反驳她随意议论天家帝王,却一时无语。尹兰继续道:“自古就有成王败寇,更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朝代更迭早也不是什么罕见之事,先生一定明白大明已走到末路。虽说汉人讲究气节讲究傲骨,就如文天祥说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这样就一定适合吗?”
范无忧缓缓道:“为民族大义牺牲,舍生忘死,难道不好?”
尹兰摇摇头:“当然是好的,值得人们敬重、记住的,然而并非是最合适的。拼死抵抗是一种自我牺牲,成就了自己身后名声,也给别人精神信念。然而说到底,同是活在华夏大地,各个民族难道不都向往’大同’吗?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而互相轻视敌对呢?”
“可是这其中的恩怨矛盾由来已久,岂是旦夕之间就能改变的?”
尹兰点头:“正是因为短时间无法改变,才需要更多人努力。后金刚刚打下辽东大片土地,不少汉人投效,这其中虽然大部分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却也一定有为了施展抱负,为了让其他无辜百姓少受无妄之灾而希望影响后金的人。我相信汉家文化宽容广博,不容小觑,对其他民族潜移默化影响下一定能有所成效。而这种放下名声,甘受唾骂也坚持一心为民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那’大同’,并非是汉人一家的大同,而该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大同’,求同而存异。”
范无忧被这闻所未闻的话语强烈震撼,一时呆在原地无法反应。自己身为名臣之后,出身地方大族,从小心系天下,见识过不少英雄豪杰,却从未有人有这样的胸怀和见识,如今从一个刚满十三岁的丫头嘴里说出来,真是让自己震惊又惭愧。
尹兰小心的观察着范无忧,见他恍惚愣神,又是欣喜又是惭愧的样子,心知自己的话对他一定有所触动。自己并不期望一次就能让他完全改变成见,只求满满让他减少汉人至高无上而蔑视他族的看法。正想着,就见范无忧猛的站起身,眼中精光四射,充满茅塞顿开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道:“好个‘求同存异’!枉我读书二十载,却也没能放下负累,看透这道理!名节,尊严,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大丈夫不乘匹夫之勇,当能屈能伸,顺应时势!”
他不停来回踱步,只把一旁听得一头雾水的阿娜日看得莫名其妙,满脸诧异。
“过去我只道金人实在可恨,伤我百姓抢我土地,却从没想过汉人也踩踏着金人的尊严和利益,更没想过我大明朝纲败坏,这边关忧患早就无药可医,一切努力与顽抗都不过为日后埋下更大的仇恨和灾祸!天下的百姓才是最该保护的!”
尹兰看着范无忧激动的来回走的样子,心中既好笑又惊讶。原以为他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又看他之前表现的宁折不弯的样子,观念应该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却没想到他如此快的就转变了想法,可见他很有主见,且行事果决,是个能成大事的,不禁对他更佩服起来。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