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南云山下的小镇叫两河口,是在两条河交汇的地方。那东边来的黑水河自东向西流,北边来的紫水河自北向南流。两条河蜿蜒而至,正好在这里交汇,紫水河的水从此就流到黑水河里,因此这个小镇就叫做两河口。
镇子就在黑水河的北边,紫水河的东西两边。紫水河上有一座小石桥,把河两边的街道连接在一起。街道上所有的房子都是面河而建,有的对着黑水河,有的对着紫水河,河岸上就是街道。如此一来,整个镇子就呈一个“丫”字形。
镇公所在紫水河的西边,门口有两个石狮子,三级台阶,两扇黑油漆大门。进了大门,就是两进的青砖黑瓦房,中间一个大院子,倒也气派。镇长姓于,双名静斋。虽为一镇之镇长,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他为保长。因为平日里总是拿着一个大水烟袋,所以人们私下里都叫他“于大烟袋”。他不是本地人,两个手下人也是他带来的,在这南云山内没有根基,也因此就没有实权。当然,他是个聪明人,而且能“熬”,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现在,这南云山内的四大家有了矛盾,陈贤德又找上门来请他出面,他觉得这就是一个机会。他要利用这个机会,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按照和陈贤德之间的约定,他立刻让那两个手下人分别到杨家、鄢家、张家去邀请,让他们到镇子上聚一聚,商量一下事情。这两个人去了,那几家也都答应了,如此看来,这事情很顺利。他有点得意。
那一日,陈贤德带着几个人早早地就到了。按照他和于静斋之间的商定,他还顺便叫来了李道深。紧接着来的是杨家的鄢二姑,她是带着管家来的。鄢家如今的当家人是鄢庭训的大儿子鄢弘仁,他随后也来了。最后来的是张宗庭,他骑着一匹红马,带着十多个人,大摇大摆地来了。看着人都到齐了,于静斋就招呼着,把这几位领到了镇子上最大的饭馆——清风楼。
这清风楼是一幢三层的小木楼,正处在“丫”字形街道的中心点上,朝东对着小石桥。这清风楼三楼,四面都有窗户。站在三楼之上,可以看到整个街道,可以看到两条河,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南云山。此时正是初春时节,天气又晴得好,只见那河水亮亮的,还闪着白光;山上一堆一堆的青绿色,也透着光泽。
于静斋满脸的笑容,不停地和这几位“爷”打着哈哈。那天是他做东,自然由他出面,按照辈分和年龄安排这几个人坐下。鄢二姑坐了尊位,依次是陈贤德、张宗庭、鄢弘仁、李道深。于静斋陪着几个人喝了一会儿茶,又聊了几句天,就吩咐店家上菜。
菜齐了,酒也斟上了,他就起身拱手说道:“各位,老朽不才,承蒙县长大人抬举,来到这南云山里,与各位同道,保一境之平安。多年以来,蒙各位关照,本人也勉力于政事,缴粮缴款,终不负上峰所托。在此,我略备薄酒,聊表某之心意,感谢诸位的全力维持。”说完,他就端起酒杯,挨个儿碰了,便一饮而尽。鄢二姑一则年纪大了,二则是个女的,喝酒只是做个样子,其他人则一饮而尽。
如此酒过三巡,于静斋就开始切入正题,由远及近地说道:“各位,自开年以来,我们这南云山内,虽说没有什么大事,可似乎也并不大安宁,街面上总有一些传言。各位都是有头脸的,有事好商量,切不可意气用事。我希望诸位借此机会,打开窗户说亮话,尽量地化解恩怨。”
他说完以后,陈贤德就开口说话了。他从正月玩龙灯淹死一个张家人开始,说到四柱的死,说到他上张家大湾讨说法,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