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丝路小说网 > 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 文化模式的瓦解与反转

文化模式的瓦解与反转(第2页)

    另外,特定时期,文人的状态和处境,也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影响。

    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明朝嘉靖年间,海宁县有许姓文人,沉迷书画,从来不过问家事。但许家并没有富到可以不考虑经济问题的时候,结果,维持家庭的重担,都落在许妻董氏身上。

    董氏于是戏称自己是“健妇兼丈夫”,出入家门、经营产业,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庭。她给儿子解释说,虽然有妇人不能出阃的礼教要求,但自己的丈夫“多大言,少成事”,指望他养家属于想多。因此,自己的这些行为,也是完全合理的。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后来董氏去世,许家族中的文人为她撰写墓志铭,把这些事情记了下来,没有为了丈夫的面子而加以避讳和掩饰。如此看来,董氏的儿子和丈夫的族人,也是认同她的说法的。

    我们之前说过很多妇女选择独立支撑家庭,但那些主要都是寡妇。而这个例子里,我们发现,即使丈夫还活着,一些妇女也还是承担起了管理和支持家庭的责任。

    而且,在明朝后期,江南的文人中,这种现象似乎还不是个例,甚至可以算得上常见。不少文人都过着“口不言钱镪,手不执筹算”的日子,家庭经济完全依靠妻子,甚至要依靠妻子动用嫁妆、变卖首饰,进行经营,才能维持生活。在文档和出土墓志铭上,经常有这类记载。

    人们对于这种依靠妻子的情况,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并不为了丈夫权威而忌讳。对于这些操劳持家的妇女,也都是赞许态度,而不是批判她们违背礼教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承担了更多责任,但作为对等,也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领域的开放。而借助这些更平等的权利和新开放的便利,妇女从事生产经营的效率又提高了。这种风气的变化,和经济地位的提升,看起来是相互促进的。

    而当经济贡献和地位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而且影响范围,已经波及到上层文人家庭的妇女。

    晚明时,江南文人的领袖人物之一钱谦益,记录了一对陈姓夫妻的事迹。在这个家庭中,丈夫的地位不是妻子的指导者,相反,是妻子在不断督促丈夫学习,要求他坚持学业,甚至在外人面前,也屡屡数落丈夫。然而在这个技术中,妻子不给丈夫面子的行为,同样没有受到批判,记叙者的态度十分平实。这种夫妻关系,似乎也是当时人可以理解的。

    这个事情和之前几个例子一样,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接受妻子在合理的情况下,对丈夫进行批评。

    虽然这个是儒家理论里允许的部分,但理论上,家庭里,妻子对丈夫应该是规劝。因为训斥是上级对下级,得他老妈才能训斥他。训斥被接受,意味着在地位上的让步,承认占有道德优势的一方可以无视身份,指正另一方。这种强调对等关系,而不是君臣夫妻身份差别的趋向,有点像早期儒家那种感觉了。

    上层文人对妇女,开始强调“夫妇而朋友”的关系,不再只看是否顺从和对持家的贡献,而是开始重视女方的道德品质和能力。

    现代学者整理的文献中,发现明朝后期的江南文人著述里,开始越来越多地提及,妇人担负起了精神上的支持、道德上的鞭策,乃至实际出谋划策的作用。在王世贞、顾宪成、钱谦益等知名文人的记录中,这些上层文人家庭的妇女,经常处于主动地位,会向丈夫提出要求,鼓励乃至鞭策他们践行道德准则。

    在传统的论述中,家庭内部应该是夫唱妇随,由丈夫对妻子进行教育、引导和约束。但这种模型的思路,并不是“教义”式的。不是说丈夫是上帝直接捏的,妻子不一样,所以就有神性上的区别。而是基于实用主义,出自“经验总结”,并通过典籍、圣王法令、先贤教诲等方式,传递下来。

    人们认为,按照过去经验,绝大部分情况下,丈夫拥有更高的道德,或者说,丈夫比妇人更容易达到更高的道德水平。因此,丈夫应该教导妻子,对她进行管束和教育,让她的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和保持。

    至于阴下阳上这种,实际上是对这种“经验总结”的抽象化描述和提升,本身的说服力很有限。这种理论论述的合理性根基,依然是在于那个“经验”上。

    在中原文明下,如果这个经验,在实践中一直被证明是真实的、实用的,那么人们就会继续保持这个模式。当然,如果大家都相信它是真的,或者都装作相信它是真的,那它也可以继续运转。(这个之前已经说过类似例子了)

    但这个模式比宗教模式也脆弱的多。只要经验和现实不一致,就会受到影响。当大规模地出现和经验不同的情况,它也就实际崩溃了,无法进行纯粹的教义论证,来自我维持。

    明朝后期这个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礼教依然还在,但上层文人家庭中,这种固定模式已经出现了瓦解,乃至反转的案例,而且在当时已经让大家见怪不怪。这种反经验的现象大量出现之后,“道德优势”也就无法再和性别、身份绑定了。

    如果说上一段的例子证明,丈夫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受到冲击,那这里的变化,说明道德礼教中的地位,也不是确定的。

    而且,明朝后期也是个很特殊的时间段。江南文人在道德上不仅不能稳定占有优势,不少时候甚至处于弱势地位。董氏“好大言,少成事”的总结,对于这一时期的众多文人,是个无法回避的尴尬问题。

    上层文人虽然没有生计问题,但由于所处地位更高,配偶的文化素养往往也更高,因此受到的冲击也并不小。

    实际上,按照钱谦益等人的记录,江南上层妇女的道德水平和自我要求,甚至屡屡超过男性家人,能够反过来,对男性进行劝诫和督促。在需要坚定意志,进行斗争的时候,这些妇女有时比男性还果敢坚毅,乃至母亲教训儿子,妻子督促丈夫。在东林党的社交圈子里,这种女性比男性还硬气的情况,也并不是个例。

    上层文人只能在道德上,对这些妇女进行让步,把她们看作道德上平等的友人,乃至视为需要学习的老师。因为他们也没办法回答,在现实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如何、、维持优势地位的问题。包括钱谦益自己,最后都遭遇了这种道德窘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瘸子都被我忽悠的站起来了 总裁的律政俏佳人 夫人有恙 久婚成殇 乔薇姬冥修 我给女神当赘婿林阳苏颜txt阅读 木叶:这个佐助不太冷 济世神医 她又见鬼了 穿成年代文里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