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圣华夏帝国”到“食谱战争”(一)(第2页)
不少人甚至发现,以前总是令人恐惧万分的神大人,其实也挺好吃的。
不过伯益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他需要对这些生物进行系统的调查与记录,并通报各部。有了信息的整理与沟通,天下百姓都能因此得利。
这是一名首领的职责。
但这又不止是为了天下百姓:灾难中积累的经验必须传承下去。有些惨剧,发生一次就够了。
既然自己这代人遭受了灾难,就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中土文明就是这样一步步前进下去的。
这是一名中土人的职责。
治水的大军在九州奔波,伯益与他的助手们也四处考察。
比如某天,他们发现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鯈鱼的东西,虽然叫“鱼”,但它其实长得像只鸡。只要把头去掉,其他部位都可以吃。它充饥的效果是普通肉类的六倍,美味得让人忘记忧伤。
(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食之可以已忧。)
他们还发现过一种叫鵸鵌的东西。虽然名字很难记,但它其实长得像只鸡。只要把头去掉,其他部位都可以吃。
这东西吃起来可带劲了,让人几天都不想睡觉。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
如果不是有心人认真统计,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生物,可以食用。
后人甚至从记录中发现,他们连凤凰都调查过。按记载,凤凰其实长得也像只鸡。没人知道,他们怎么从华丽的羽毛下发现这个事实的。
很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记录凤凰的味道。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就这样,记录一点点积累起来。
水患终于退去,禹与伯益等人深思熟虑后,将这些记录整理成书,命名为《山海经》,向天下传示。
伯益又将各类妖物按口味、猎取难度和药效等标准,划分等级。诸侯们也都赞成此事。以四岳为首的诸侯大会专门组织人手,负责为新发现的妖物评级,并定期进行修订工作。
数十年的水患,九州之邦国彼此合作,九州之物力取长补短,九州之人相互学习、共同劳作。即使有不情愿者,在生死攸关的灾情与天下苍生的大义面前,也无力反抗。
水患结束后,九州诸国已凝为一体。
它们的联盟依旧显得松散,它们内部依旧充满争斗,它们的语言文字都有不小的差别。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势已成。
真正的统一,只是时间和由谁来执行的问题了。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
这是禹的功劳,也是他身后众多有名、无名之人的功劳。
人类的时代,终于完全到来了。
(后续待补中)
支持.\^完*本*神*站*\^.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