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又只花了一天,便将章林给他的三十几页资料背熟了。
他试验了一下,发现即使他不是刚刚打坐完,也有着极强的记忆力,每一天的时间安排,便成了早上锻炼一个小时,看三个小时书,中午打坐一次,看三个小时书,晚上锻炼两个小时,打坐到天亮。
可能是因为现在已经踏入社会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修炼影响了心性,现在的他对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
要想成为一个警察,必须对法律熟悉。
考公务员,也需要知道一些法律常识。
成为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同样需要熟悉法律。
侯宝成大学学的第二专业,便是法学。
协警考试前,短短不过半个月时间,邓林便将中海财经大学法学专业大一的课本仔细翻看了一遍,记住了其中的大半知识。
参加完协警考试、面试,等待政审的时候,邓林去了一趟江口市,找到侯宝成,跟侯宝成聊了聊,回到中海,他更加认真的学习了起来。
大学四年没有好好学习,毕业了才开始认真学习,邓林有时想想,觉得自己有些好笑,笑过了,对于未来却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
时间在邓林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又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在不少大学开学之时,邓林签了合同,正式成为了广源街派出所的一名协警。
广源街派出所,加上所长、指导员等几个领导,一共不到四十人,其中协警占了一半。
在这些协警中,跟邓林同一批进入广源街派出所的有六人。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六个刚入职协警,被集合到一起,听所长、指导员教育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午,刚上班,六人便跟着两个民警到中海财经大学巡逻去了。
穿上警服之时,邓林一阵兴奋。
现在穿着警服来到了离开才刚刚两个月的大学巡逻,他经过短暂的感叹,便觉得尴尬了起来。
若是老师与还在学校的同学看到他,肯定会十分尴尬。
在熟悉的校园内转了一圈,他心头的尴尬消失,只剩下一点点怅然。
只转了一圈,他便十分“幸运”的碰到了几个教过他的老师,还有留校的两个同学,可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他。
其实,他的老师与同学即是注意到他,也只是会觉得他有些熟悉而已。
大学四年,邓林过的太平淡、太没存在感了,以至于,除了同宿舍的侯宝成、白安道、高小宝之外,甚至是同班的有些同学,对他都没有多少印象。
转了一圈,带领邓林三人巡逻的民警赵龙接了一个电话离开了,邓林三人又在校园转了一圈,走过运动场之时,名叫张贺的协警提议休息一下,三人便进了运动场,坐在运动场看台上看着足球场上在烈日下奔跑的学生闲聊了起来。
三个协警,邓林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刘权正是刚退伍的军人,张贺是高中没毕业的社会青年。
这样的三个人,刚刚认识之时,自然是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张贺向刘权正打听了一些部队里的事情,开始打听起了邓林的情况。
“你们学会计的,不好找工作吗?”
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的去维护其所站立的一面的名誉。
听到张贺的话,邓林摇头道:“学会计的,只要真的学到东西了,还是蛮好找工作的。我同学之中,大部分人找的工作都不错。”
“你怎么没找会计工作,而是选择当协警呢?”
“我毕业前没好好找,毕业了,一时难找,听说市里统一招聘一批协警,就报名试了一下。”
张贺点点头,看着邓林一脸深意的道:“听所里的人说,你刚报名,便住进宿舍了,不简单啊!”
邓林愣了一下,看着张贺苦笑道:“哪有什么不简单?不简单的话,我也不会大学毕业考协警了。”
“大学毕业,选择是比我们多。”
邓林又是微微一愣,眉头微皱了一下。
张贺这话,单独听来,可能只是一种感叹,可是,加上他前面的话,这话却明显有挑拨离间的意思了。
他才刚刚跟张贺认识,为何张贺要这样做呢?
邓林将目光转到足球场了,沉思了起来。
张贺也没有再跟邓林说什么,跟刘权正聊了起来。
他跟邓林聊,几句话,不是打听邓林的底细,便是挑拨离间;他跟刘权正聊则不一样,言语之间明显有交好刘权正的意思。
邓林听了一会,越听越不舒服,定了定神,起身站起,沉声道:“我去找一下同学,你们聊!”
说完这话,他不等张贺与刘权正回话,便走开了。
邓林出了运动场,心境平静了一些,不禁有些后悔自己走开。
他走开,不是赶着让张贺挑拨他跟刘权正的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