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过龙门的鲤鱼那个年代都有,只不过八十代特别的多。
这一点李二和再清楚不过。
“今天人整,我们照张相片吧!”
李二和提意道。
“照相好呀,小锋你去借个相机!”
去年过年照了全家福,用的就是秦锋借来的相机。
秦锋也乐于表现,刚要起身却被王娟拉住:“显出你来了,让姐夫去借,姐夫朋友多,连摩托车都买了,还差个相机?”
“再说胶卷不要钱?就显你能是不?”
秦锋被王娟这么说就不动了。
不时相机可比彩电还缺,他上次也是管单位借的,一般人家就算买得起相机,也买不起胶卷。
而且在傻瓜相机普及之前,相照在当时也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照。
“你看我这脑袋,忘带相机了,我这就去取。”
李二和说着站了起来,拿起钥匙就走。
这下包括老秦头在除的人都傻了。
看这意思,好像不是借机相,而是这家里有。
就算有相机,他也得胶卷,就算有胶卷,他也得会照,一会还得来请自己男人,王娟很是得意。
今天的的风头都让李二和也出尽了,也该轮我家秦锋了。
老秦头还是不太相信李二和,小声和秦锋,让他去借相机,万一李二和拿不回来,也不至于让邻居看笑话不是?
秦锋也想露一手,骑车跑单位去取相机了。
李二和到了公司一看,别说不行,只有利明一个人在公司。
今晚他打更,明天是吴胖子,他们几个流轮,这也是早上李二和规定的。
就连他和李哲、宁海东也不例外,都排在了里面。
李二和拿了相机,叮嘱利明几句之后,这才骑着摩托返回。
他到的时候,秦锋已经先一步回来的,他单位离不远,几步道。
脖子上挂着台老式海鸥相机,那个趾高气扬的劲,就像他胸前持的不是相机,而是军功章,他就是个刚刚受衔的正在接受万人敬仰的将君。
“姐夫,相机呢?快拿出来,给大家照像。”
王娟有点迫不及待了。
可轮到自家男人出风头,每年的全家福都是秦锋照,别人肯定没碰过相机,更别说用了。
李二和拿出已经装好胶卷的柯达相机,对秦锋说道:“每回都是小锋照,今天我给大家照。”
这下王娟有傻眼了,这个酒鬼啥时候学会照相了?
估计又是吹牛,让他拍,拍不出好,老秦头非骂死他不可。
想到这里,王娟也没再坚持,拉起秦家人,按着辈份站好,老秦头夫妻坐在椅子上,秦锋、秦雨、桐桐、王娟三人站在他们身后。
李二和一手拿相机一手举到空中:“1、2、3,跟着我一起喊,茄子……”
老秦一家人,齐齐喊出了“茄子”。
“咔嚓”一声,相机一闪,一片相片拍完了。
“大家都别动,再来一张……”
这可是从来没过的事情,胶卷多贵呀,柯卡原装的要14元卷,这可是普通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
一卷最多能照三十张左右,一张照片就合五毛钱,当年一斤猪肉才八毛钱。
就刚刚按一下快门,半斤猪肉就没了。
谁不心疼?谁舍得可尽照?
但李二和就不心疼,就敢可尽照。
“咔嚓”又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