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丽也笑着说道:“李二和先生我可是久仰大名,在京城就没有不知道李先生大名的!”
这句话虽说有些夸张,但基本也算是事实。
京城商圈,不认识李二和的还真不多。
一方面是他做了许多事太过出名,而一方面是因为,杨中军太过出名,这就是名人效应。
“孙小姐既然是从京城过来的,恕我孤陋寡闻,巨人集团的名头,我怎么没听说过。”
李二和也不客气,直接开口问道。
他这就是想打听打听对方的底细,如果对方没问题,一定会说出他们老板是谁。
这是商业对局中常见的谈话方式,也许公司的名字没听过,可投资人多半都是圈里人。
“我们这家公司您不了解也正常,主要投资方是海外的一家公司,到华夏也有些年头了,只是一直没发展什么项目。”
李二和立刻点头说道:“原来是海外的资本巨头,怪不得如此的财大气粗。”
有了这句话李二和就不想再多谈了,他基本已经摸清了对方的底细。
从种种迹象来看,对方肯定不是,外资工资那么简单。
或者说就算是外资公司,也有他们自己的打算。
这么久都没有投入任何项目,对这个项目自然是在必得。
“财大气粗不敢讲,这次的项目想来李总也知道,在这方面还得请您多多帮忙。”
李哲看了一眼李二和,笑道:“你说的是电子城的项目?”
事情说到这一步,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双方都是明白人,说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老总的意思是想和李总一起合作,李总的意思啊?”
李二和抬头道:“合作怎么个合作法?”
对于他们来讲并不反对合作,尤其是李二和他许多项目都是与人合作的。
这可以让他有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总之钱不是一个人赚的。
“这具体事宜我们还得以后详谈,今天来就是想先和李总交个朋友。”
他说李总的时候眼睛看向李二和,又看了看李哲。
“那我们今天就喝酒吧?酒桌上不谈正事儿?”
李二和举起了杯晃了晃。
他并没有喝酒,喝的是饮料。
“李总在京城发展的好好的,怎么想起来又回省城了?”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京城明显有更多的机会。
“这这里才是我的根,我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李二和的话说得也很是实在,做生意总有翻船的时候,不给自己留条后路是不行的。
剩下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着行业内部的趣事,嘻嘻哈哈倒也热闹。
“这几年建材生意越来越好,李老板没少赚钱吧。”
李二和开口问道。
李建斌点点头道:“现在建材生意虽然不错,就是欠账的太多,真让人头疼。”
正如李建民所说,这个行业总是有千般好,就是欠账这一条让人头疼。
“这一点你还真得控制一下,经常许多建材商就是这么黄的。”
闲聊了一会儿,李二和看情况差不多了,与李哲对视一眼,便起身告辞。
孙雅丽一路将他俩送出饭店,显得很是热情。
临分手时还给两人留了电话说是随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