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蒯家决断(第2页)
“大兄,弟在洛阳时,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天子,但是天子重重事迹,却听人提的不少。”蒯越沉吟到。“这么说吧,天子虽然是以幼冲之龄继位,然而却非往日少年天子所能比拟。我听说,太傅中陵侯刘君曾对人说起,天子类孝武皇帝。弟与荀氏子弟亲近,荀公达也曾对我道,天子虽然年幼,却极有主见,聪慧超过孝昭孝质,性格类孝武。并州牧凉州傅南容曾直言道天子乃英主。弟还听说,先太尉逯乡侯、先司空临晋侯临逝前,都曾向先帝谏言,请立时为皇子的天子为太子。。”
“观天子行事,也确如中陵侯荀公达之评价。先帝驾崩前,天子不眠不休一直守在却非殿,心存仁孝,却也是担心祸起萧墙。先帝驾崩后,立即请太后下诏,关闭洛阳城门、南北宫宫门,并立即让上军校尉蹇硕率西园新军入宫值守,无诏命不得出入。。”
“弟为大将军东曹椽时,曾在六月时请大将军诛杀十常侍。大将军却犹豫不决,弟失望不已,担心祸患加身,就借口身子有恙辞官归来。不曾想,弟刚出洛阳城,就传来消息,十常侍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之后,天子更是派出羽林卫、西园新军捉拿缉捕司隶地区十常侍党羽,并下诏各州郡捉拿十常侍党羽。”
“而且,据弟观察,天子对于大将军,似有不满。”蒯越忽然道。
蒯良心中一动:“说清楚。”
“天子初继位的人事调动,大兄难道看不出来吗?”蒯越反问到。
“你是说,以太子太傅谏议大夫中陵侯刘陶为太傅兼录尚书事?”蒯良道。“但是,太傅兼录尚书事,一直都是惯例啊,这没什么。”
“确实是惯例,但是大兄别忘了,天子甫一继位,就立即让中陵侯以太傅之身兼录尚书事,岂不是太过着急了一些。而且,又让太子舍人荀攸荀公达为尚书右仆射。”蒯越顿了顿,又道。“而且,大兄别忘了,天子又以尚书卢子干为虎贲中郎将。太原王子师为河南尹,又征辟东阿程昱为洛阳令。。”
蒯良仔细回想起来天子继位后的种种,倒吸了一口气:“不错,若非是天子对大将军不满,又岂会行事如此急切?诛杀十常侍,何以连半点风声都不透露给大将军。天子行事,倒不像是少年所谓,反倒有些积年老吏的味道。”
“是啊,不然先帝为何要急匆匆为天子加冠,更在遗诏中写明后宫不得干政?”蒯越道。
“不错,不错。”蒯良道。“天子若非是行事果断,先帝岂会学孝景皇帝加冠孝武事。”
“大兄,朝廷除了认命刘景升为荆州刺史外,可有其它消息传来?”
“要说天子,对于颍川人,真是厚爱。中陵侯为太傅兼录尚书事不提,荀公达为尚书右仆射也不提,毕竟是天子老人。如今,荀文若任职黄门侍郎不过三月,如今就直接拜为南阳太守。这可真不符合规矩啊。荀文若虽然有‘王佐之才’,但是天子拔擢的未免太快。揠苗助长,其实好事?”蒯良摇头道。
“大兄是说,天子拜荀文若为南阳太守?”蒯越眼睛一瞪。
“是啊,是和刘景升的诏命一起任命的。”
“看来,天子对于荆州,志在必得,志在必得啊。。”蒯越喃喃了几句,回过神来急声道。“大兄,我们必须下行决心了。”
“郎主、二郎主,门外有人投递名帖,说是襄阳蔡家家主前来拜访郎主。”这时,管家来报。
“异度的话,为兄明白了。”蒯良冲蒯越点点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之残汉再起 (.org)”查找最新章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