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相当有求知欲,相当相当的,记得那个时候能自己研究电脑的风扇一个多小时,总觉得一切都是很新鲜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陌生。
学习呀学习,那个时候就老老实实,笔记做的十分认真,会后还和二位讲师中的一位交流了挺长时间,最后索取了名片,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到印名片的级别:(回来以后,认真把相关的资料整理了,然后交给跟我去的行政副总,本来想着这事情该结束了。
没想到半个月以后,突然通知我去开会,那时候还用不起手机,我还在外边和客户谈接入的事情,看到BP机上的号码也没有回,后来连续的信息,我才不得不去回个电话。
回到公司,到了大会议室,几个陌生人、行政副总,还有我们公司的大老板也在,到公司几个月,基本上没有和他接触过。
他说,你把上次会议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说心里话,当时没有什么紧张,那就汇报吧,讲完后,老板问了几个问题,最后让我先出去了,第二天,我听说公司要和厅下属的另一个公司合作,做一个信息港,要去香港上市…截止到目前为止,这篇回忆录里面还没有虚构的成分。
这个时候我在公司里面的分工已经和永光分道扬镳了。永光是个很踏实的人,到现在我的大脑中还一直映射着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带着眼睛,听beyond的音乐的样子。
他和我一个寝室,在入学之初的时候,属于第二批录取的,所以比我们要晚一些。
他当时走入寝室的时候,我们正在打牌,然后我做为班长接待了他,也就是那么一次直接交流吧。
后来他天天好好学习,功课都是相当不错,以至于后来一考试大家都希望坐在他身边:)到大一下学期,为了避开同班同学,我换了寝室,就不再和他们在一起了。
到毕业的时候,分到一个组做设计,我才发现永光身上很多优点,很会关心人,在我面前,他是一个标准的大哥形象。
本来他是有机会去另外一个地方的,结果被别人顶了就业名额,没有办法,我们就开始了在一起的同甘共苦。
到现在对永光我一直报有内疚的情绪,希望他能看到这篇文章,希望他能联系到我。
永光在公司开始负责售后方面的工作,然后做一些市场方面的,当时公司好象还有小白,对,还有一些已经记不得名字了。
大家都很辛苦,当时大家都是刚毕业,充满了活力和激情,那时候,对金钱还没有特别的欲望,因为觉得每天过得还很充实,虽然住的差些,顺便说一句,我们当时租的房子基本上成了我们大学同学的中转站,来来去去,其中有一个到的当天就碰到查暂住证的,我和永光又不在,结果发生了冲突。
同学胳膊、脸上都青紫了,对方只是联防队员,也不是警察,无从说理。
说到警察,心沉了一下。以前说到警察,我会心抖,是揪着疼,象是被人抓了一把的感觉。
现在好多了,或者说,想起来,没有了感觉,也许,真是这种感觉,才让我可以开始我的回首里程。
公司当时成立了新的部门负责信息港的建设,我负责和相关的厂商联系。
当时我们联系了几家公司,其中就有现在在电信也盛名远扬的一家公司。
不说它了,说另外一家吧,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成立的比较早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在这儿我认识了一个人,负责他们行业销售的江军。
可能也是从江军开始吧,我开始了用销售的眼神去看待社会。江军是一个很敬业的销售,第一次见他是在通过很多次电话以后,他代表公司过来,大清早的,我去车站接他,应该说这是第一次去见自己合作伙伴,现在无论是通讯运营商,还是公司都是很牛的了,估计是不会再出现我这种去车站接人的情况吧。
他到公司了解了具体情况,在和他们老板商定后,准备和另外一家外企合作在做这个项目。
在第一次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到他的职业素质,无论的纪要还是报告都是一丝不苟,那个时候笔记本电脑还是奢侈品,他只能用笔和纸写下来。
我记得我公司老板当时的一台坏了,还让我借着开会时间拿到BJ去修。
现在这位仁兄已经自立门户,据说发展的很不错。我现在已经到了当初江军的年龄,他现在也应该40了吧。
第二次去接江军,是他带着外企的人一起过来的,我又弄出了一个笑话。
记得火车是凌晨3点多到的,我寻思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吧,正好我有朋友在旁边的工行,我对工行的宾馆很熟悉,带他们去还能打个折什么的。
当时开了二个房间,一个三人间,一个双人间。结果第二天早上江军到二位外企大哥的房间里面敲不开门后,打电话才知道他们觉得条件不好,换旁边的四星级了。
那件事情对我触动比较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很挑住宿条件的一个起点,也是从那以后,不管到哪儿,我都希望住的地方能整洁、干燥、最好有家的氛围。
更希望住的酒店能有些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