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北王府座落在褚烨城东的王府巷,这条巷子里因着只有王府一家,所以极为清静。
此时后院一处高高的阁楼上,三姨娘许婉珍正捏着手帕站在二楼的窗户边往远处看着,王府里一片忙碌,来来去去的丫鬟婆子小厮匆匆忙忙的,虽然没有乱了秩序,脸上不由自主的仓皇神情还是泄露了她们此时的想法,王爷倒了,这府里也该乱一乱了。
身边的丫鬟轻手轻脚的上了茶。
“姨娘,孙大夫走了。”
许婉珍回过神来点点头。
“老祖宗身子如何?”
那丫鬟躬着身子低着头回道:
“人是徐嬷嬷送出来的,看她脸上的神情似是并无大碍。”
许婉珍轻嗤一声:
“那个老东西跟她主子学的一手好本事,自来喜怒不形于色。”
算了,有没有什么如今也不打紧了。
“二老太爷一家还有多久能到?”
“已经过了原生州,大约再有四五日应该就能到了。”
四五日。。。
许姨娘慢慢用手敲着窗棂。
“太慢了,安排人出去迎一迎吧,最迟后天,人必须到。”
那丫鬟迟疑了一下,点点头。
“是,奴婢这就出去安排。”
后院里,几乎同一时间,老太妃刚刚遣退了前来报信的小厮。
徐嬷嬷端着刚熬好的药走上前:
“老祖宗,先喝药吧!”
‘老太妃皱着眉头看了一眼,摇了摇头:
“老二一家过来的消息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徐嬷嬷脸一红,微微露出了些许的不自在。
“就在王爷出事的第二日。”
当时她们刚刚从家庙回来,有人递消息递到了他家小儿子的跟前,她这才知道远在漠北的二老太爷一家要回来了。
她初时还有些不信,二老太爷一家自打老王爷过世就分了家,那一大家子带着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被王爷派人送去了漠北,就是想着两家之后再无瓜葛,怎么这个节骨眼上忽然就回来了。
那会儿上老祖宗初初知道了王爷遇难的消息,悲痛过度情绪有些不稳定,二老太爷一家回来这事她是万万不敢再说出来添堵的。
“你啊!”
老太妃有些无奈的看着徐嬷嬷。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个性子。我没事,这点子事还妨碍不到我什么,老二一家什么德行,你比我更清楚不过,那一群一大家,就没一个明白的,要不然老王爷死的时候也不会让灏儿直接将他们驱逐出关北。”
徐嬷嬷抿着唇微微点了点头。
“奴婢只是担心,二老太爷一家这次过来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不然怎么王爷一出事,那边就有了动静。
老太妃抬眼往窗外看了看,初夏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这一暖和,万物就都有了活泛气了,人自然也不例外。
“没事,量他们也闹不出什么麻烦来。”
徐嬷嬷点点头。
“既然已经送了信过来,大约不出几日人就应该到了,老祖宗看,咱们要不要提前准备准备?”
二老太爷信里说的挺明白的,让他们赶紧收拾宅院,还要让人提前过去接应。
徐嬷嬷心中不禁冷笑,当她们是什么了,当他自己还是从前这王府里的主子?这位二老太爷还真是和从前没什么变化,好像分家这事就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准备什么?那么一群泼皮厚脸皮,蹬鼻子上脸的主儿,你越待见他就越大张旗鼓的想当然,哼,他这样无非是在做铺垫,想顺利进来王府,让外人知道他们一家子回来,如果王府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就顺势散播些不三不四的谣言,到时候王府里外的面子就没了。
哼,赵二打的好算盘!”
徐嬷嬷一看老太妃脸上现出了阴狠之色,顿时闭紧了嘴巴一句不敢多言。
老祖宗对那一家不说恨之入骨,至少是不想再看到的,看来她得好好想想怎么应对那一群无赖了。
赵家二老太爷这一次是真正尝到了什么叫舟车劳顿,一路上虽不至于风餐露宿,但为了赶时间错过不少宿头这事倒是不少,往往这个时候就只能在野外甚至破庙暂时落脚,一大家子从前锦衣玉食的惯了,哪受过这样的苦楚,生生将人都折磨受了好几圈,这次进了关北王城,他是死也不会再走了,说什么都要留在那座大宅子里,就是死也要死在那处宅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