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也真是的,哪有他说的那样严重的,赶上开炉节这样的盛事,哪家不是这样忙活的,阿娘别听他的就是。”
老太妃不动声色细细端详着她的面色,笑着点点头。
二老太太往前凑了凑,看着烟雨的神色不经意说道:
“哎呀,也难怪灏儿担心了,灏儿媳妇儿这气色还真是不大好,也是昨儿晚上出了那样的事,任谁也不会有好脸色的。”
二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露出同情的眼神看着烟雨。
“要我说,这事你也得看开些,男人嘛,都一样的性情,哪有几个不爱新鲜的,都不是什么大事。”
花厅里几乎瞬间安静了下来,周围无数双眼睛几乎同时望向烟雨,又同时将头瞥向了不知名的地方,能来这里坐着的,十有八九都是人精,二老太太这话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用多想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烟雨面上不动声色,后背却绷的笔直,握着杯子的手微微有些泛白。
她就知道,今儿但凡有人的地方这事必定躲不过去。
有人先反应过来,没事人一样拉过旁边相熟的说起了闲话,还有人干脆低下头,将满脸的情绪掩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大厅里虽然没有之前的热闹,到底也没了刚刚的安静。
二老太太转头扫了众人两眼,露出了满脸的鄙夷和可笑,闹成那样还有什么可掩人耳目的,都是些掩耳盗铃之辈。
老太妃微微沉着脸盯着二老太太看了两眼,转头拉过烟雨的手安慰道:
“昨儿那事我也听说了,云秀那孩子,哎,你别太放在心上,她和灏儿两人就是自小一块长的表兄妹,感情好也是正常的,当哥哥的疼妹妹天经地义,前儿我还和孙嬷嬷商量着,云秀眼看着就十七了,这婚事也该摆在台面上了,以往我怜惜着她总是想着多留她在身边两年,现在看来,哎,难怪人家都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众人顿时应和着笑了起来:
“老祖宗说的可不就是这么个理,这姑娘大了该嫁人就得嫁人。”
“就是就是,还是老祖宗看的明白。”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奉承着,渐渐将二老太太那些话甩到了一边,只气的她白了脸,大少奶奶张氏往前悄悄拉了拉婆母的衣袖,对着她摇了摇头。
这事点到即止,说多了反倒弄巧成拙了。反正大家都知道了,明日过后各奔东西,回去再传一传,众口之下就是不成也成了。
很快,在花厅里坐个小半个时辰的年轻小娘子和少奶奶少夫人们就坐不住了,禀了身边的长辈三三两两的出去游玩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夫人们或是由人扶着下去歇着了,或是干脆攒了两三个局,打打叶子牌,说说闲话。
老太妃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这才叫了烟雨扶着她也回了暖阁里歇着去了。
“昨儿那事你别往心里去,我让人问过了,云秀和灏儿昨儿就是遇到说了说话,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老太妃一边接过茶碗一边安慰烟雨道。
烟雨点点头。
“阿娘别担心,我没事,就是真有事也没什么打紧的,只要王爷喜欢,表小姐也愿意,我这里...无碍。”
既然他不会只有她一个女人,那再多一个沈云秀又能如何。
只要他开口,她能让他年年有新意,这王府这么大,养多少女人养不得的。
老太妃看着渐渐坦然起来的儿媳妇儿,不动声色叹了口气。
他那个儿子和他老子在感情上头可真是差了太多了,老王爷一辈子专情,于女人上头没什么兴致,到了儿子这里正好相反,哎,真是苦了他这个小媳妇儿了。
“这夫妻要在一处相处一辈子的,往后你也劝着些他。这女人就像四季的花一样,今儿落了明儿还有新开的,只有妻子才是能白头偕老之人。”
烟雨轻笑一声没再多说,只点点头:
“媳妇儿记住了。”
梨花院里,二姨娘许氏一边听着丫鬟的禀报一边皱着眉头。
“这么说,老祖宗是没有让沈云秀留在府里的打算了?”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要给她找婆家,那就是没有留人的意思了。
许氏轻轻哼笑了一声,老太妃也真是,出了那样的事,谁家还敢将她娶回去做媳妇儿了,也不怕招了王爷的记恨?
“王妃那边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丫鬟点了点头。
“王爷呢?”
“王爷还在前院待客。”
许氏琢磨了下,看来还没有顾得上这事,也是,怎么着也得等满府的客人走光了,毕竟家丑不好外扬。
“你找个机会去一趟繁花院,将老太妃的话递过去...沈云秀那个女人只要不是太蠢,就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小丫头立刻点点头。
等人出去了,旁边侍候的婆子才往前走了两步奉承道:
“还是姨娘有本事,随便一出手就是一石三鸟,既成全了表姑娘得了她一份人情,又让王爷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了颜面,最重要的还能探一探夫人的虚实。”
许氏轻轻哼了一声:
“这才哪到哪儿,好戏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