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实在睡不着觉的我起身穿衣,决定去每周天下午都固定会去的地方。
自然是圣利安大教堂,还是在那间祷告室,我又遇见了安德鲁神父。
“神父,我已经认不清自己了。”我向神父诉说我的苦恼。
“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又遇见她了,那个我一直忘不了的女孩。”这次,我才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
“然后呢?你打算怎么做呢?”
“我打算打破现有的平静,去追寻她的脚步。”这次,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
“何必呢?为什么你不能相信上帝的旨意,珍惜你眼前的一切呢?你和她的相遇只是一种巧合。”
“如果我去追求她,便注定会伤害所有人,尤其是现在对我最好的那个人。”这次,我才明白到了自己所处的矛盾。
“没错。放下,才能让你快乐,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这样一个平和的世界为什么你还要去打破它呢?我最近花了时间看了一些你说的《复活》,对于上面的话我有一些不认同,我觉得它说得未免太理想化,不符合现实。”
听他谈到了《复活》,我回过神来,请教道:“为什么?”
“《复活》中讲述了一个人从堕落状态下然后得到上帝拯救的故事。你觉得得到救赎的方法是什么呢?最后托尔斯泰所说的关于复活的那些话你又认可吗?”
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在经历过那些事后,最后找到的解救方法是《圣经》中的话,像是《登山宝训》。
“我挺认可的,我觉得只有遵循这些戒律人性才能复活。”我回答。
“其实你想错了,这些话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们所应该遵守的规则,托尔斯泰其实误解了《登山宝训》,耶稣在‘宝训’中谈到的是天国原则而不是社会规条,是属灵国度中他的门徒应遵守的生命圭臬,而不是属世国度中世人相处的社会法则。你明白吗?”
“你的意思是说,这是人们在天国才应该遵守的规则,是基督教徒才应该遵守的戒律,而不是这个尘世的普通人所遵守的法则,这里面的论福、论律法、论发怒、论奸x、论离婚、论起誓、论报复、论施舍、论祷告、论饶恕等等等等,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们所应该遵守的教导,只是上了天国的基督徒才能遵守的法则吗?”
“没错,所以我们要皈依上帝,上帝自会安排一切,什么人该上天堂,什么人该下地狱,就像威尔逊所说——托尔斯泰清楚地看透了在上帝的理想亮光中自我的不足,但他却不能再往前一步,即相信上帝的恩典能胜过这些不足。托尔斯泰骨子里是道德化的,他本来推崇人的自发性,反制度和反文化,但最终又扼杀了人的自发性,给人性套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造成了自身的矛盾和割裂。甚至,他的克己和舍己反而因情不自禁赞赏自我的禁欲和苦修而变成了唯我和自我中心,他爱抽象的观念和抽象的‘人’,反而妨碍他爱身边具体的人,他太急于做好人,以致来不及做人。《复活》里提倡的是人的自省,但自省很容易滑向自赏乃至自恋,连试图摆脱自恋都可能成为一种新自恋。这正是自我超越所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其实自省是无法得救的,只有依靠上帝,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救赎!”
咔嚓!
有什么东西破碎了,像是一层包裹住某项事物的壳,在这么一瞬间碎掉了。
露出了里面的东西来。
那样东西在这样的世界上闪耀着光芒。
耀眼的光芒,驱散内心所有的阴霾和犹疑,就在那么一瞬间,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造物主。
上帝是造物主吗?
人总是要下定义。
那么我便认为这个叫上帝的词,指代的就是造物主。
上帝等于造物主,也就是创造出这个世界的某种意识。
我认为它是意识,而不仅仅认为它只是某种力量。
所以我是相信神的存在的。
冥冥中的某种囊括一切的意识,它的名字叫上帝。
它即不住在我们死后才能前往的天国,也不在基督教的《圣经》里,它不会在天国听我们的祷告,更不会展示什么显而易见的神迹。
其实它一直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就是它的一部分,它就是那高维国度所有意识的主体,而我们一直在它身边。
若是它所住的地方叫天堂,那么其实我们一直身处在天堂之中,从来就没有什么人世,更没有什么地狱,只有人这种生物他们喜欢将物质实体所在地方变成地狱,变成哀怨、悲伤、苦痛的温床。
他们忘了,天国不在死后,而在人灵魂之中。
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你觉得托尔斯泰的骨子里是道德的,他给人性套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那么什么是道德呢?”我开始质问安德鲁神父。
“道德道德就是社会规条,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应该遵守的准则。”显然我的语气让神父吃惊,不过他的回答依旧十分肯定。
“不,道德不是社会规条,是人心的规条,而这种规条从来没有书写形式,也从来不需要提醒和教导,它就在你心中,那是上帝刻在人内心的戒律,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道德。‘那些人把不成其为法律的东西当作法律,却不承认由上帝亲自铭刻在人们心灵上的那种永恒不变、不能背弃的戒律才是法律。’”
“你你在说些什么?”神父吃惊道。
“人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你听到了吗?当我们面对一个乞丐乞讨时,是不是会有一个声音在说——‘帮助帮助他吧’。然而接着会出现无数声音——‘万一他是骗子怎么办?’‘这种人有手有脚为什么不会自己去劳动’‘我为什么要帮助他,谁又会来帮助我呢’‘这种人活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都是他自作自受’‘人根本就不需要别人帮助,自己种下的因,便有自己得到的果’。这些声音瞬间将上帝的声音淹没,甚至逐渐蚕食人们的内心,直至再也听不到上帝的声音,但上帝还是不愿放弃,它开始显露神迹,让人再次去聆听这个声音,例如让聂赫留朵夫遇到卡秋莎,例如让我遇到张静。这从来不是什么巧合,这是神迹。‘一个人若有一百只羊,一只走迷了路,你们的意思如何。他岂不撇下这九十九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吗?若是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路加福音》十五章十一到三十二节浪子的比喻不也说得如此吗?所以道德不是什么社会的规条,那是灵魂的刻印。道德也从来不是什么枷锁,因为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体会到的本能。”
“怎么会是本能呢?不是因为上帝的教导才获得吗?是因为外界灌输给人类的啊!”
“我们就是上帝的一部分,是那个意识主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本质和上帝毫无区别。道德从来不是外来,而是内在。你明白耶稣为什么说自己是上帝之子吗?”
“因为他就是上帝之子。”
“不,他是理解了上帝的人。而面对一群违背了上帝意愿的人,逐渐腐朽的宗教,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为了挽救那些陷入迷途的人。人类的内心住着不只是上帝,还有撒旦,而人总有本事,将一件本来神圣的事情变得堕落,我总是觉得这个世界的撒旦力量要更大些,你们将信仰变成了宗教,而又将宗教变成了仪式,将仪式变成了工具,最后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武器。而耶稣试图在这种堕落的信仰之上建立一种新的信仰,最后他成功了,可也身死,化为不朽的灵魂。基督教由此成立,可也再次沦为了腐朽,人类总有那么一种本事,使一切堕落的本事。而这一次,已经没有人再来拯救基督教了,没有人再次拯救信仰了,科学直接摧毁了它,无神论者越来越多,最后占据了主导。人们至此还不明白,信仰不是依靠,更不是宗教,而是一种相信,一种对造物主矢志不渝地坚信!”
“你你疯了!?”安德鲁神父震惊地望着我。
我道:“在《圣经》的登山宝训中,论祷告的经文是什么?”
不待他回答我便道:“‘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论施舍又是如何说的?‘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既然祷告不要叫人得见,施舍要行在暗中,为什么基督教徒还要建立教堂,还要设立神父这一职位,还要举办那么多仪式,还要去在乎对待上帝的排场礼节?”
“‘登山宝训’不是普通的社会原则,是门徒才应该”
“《圣经》上所有的话不都是上帝默示的吗?这可是你们说的,难道你们连上帝的话都不听了吗?这样怎么能称作基督徒呢?”我打断了神父的话。
神父哑口无言。
“《圣经》不是由上帝的默示所写的,而是用来解释上帝的!”我说出了斩钉截铁的话,然后打开祷告室的门,离开了这座圣利安大教堂。
我已经找到真物了。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