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说道:“大秦以法为根,秦法严谨且有些严苛,这在战乱时最为实用。但统一天下后,继续以严厉的秦法压制百姓就会适得其反。
加上始皇帝陛下修长城,皇陵,九州直道,阿房宫等等,年年徭役沉重,死者无数。更重要的是,使得战后原本缺少劳力的百姓处境更加困难,有地也无法耕种,耕种后无法收割……如今天下可谓是民不聊生,苦秦久已,大秦再不做出改变,灭亡在所难免。”
这些问题和道理扶苏都明白不少,不然他也不会亲近儒家的治国理念,希望大秦能够休养生息。
只是秦始皇并不认可。
这是理念的不同,也没有借鉴可言,因此秦始皇不愿意尝试儒家的治国理念也是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大秦以法为本,灭六国统一天下。现在用儒家的治国理念,就担心动摇大秦根基,怕大秦因此而灭亡。
蒙恬说道:“大秦以法为本,不可改变。儒家思想虽然有可取之处,但若是舍弃秦法而用儒家的治国理念,恐怕大秦亡得更快。
治国方略的改变,不可不慎之又慎。”
扶苏也有顾虑,但大秦如今的局势,他找不到比儒家更好的治国理念来变革大秦。
他看向江峰,起身郑重行礼道:“请先生教我,如何才能救大秦于危难?”
江峰起身回礼,然后说道:“治国理念,在下认为不可局限于使用某家的思想,只要对大秦有利,对天下百姓有利的都可以使用。
大秦以法为本,这一点不能变,否则无法可依,天下大乱。
不过,一味的只讲秦法也不行。战时特殊情况还能持续,但天下一统后就应该有所改变。”
顿了顿,迎着三人好奇的目光,江峰继续说道:“不妨内法外儒!”
内法外儒?
扶苏,蒙恬,吕布三人听得一知半解。
“所谓内法外儒,就是以秦法为根,以儒家思想为辅助,安抚民心。”
江峰讲解道:“有了律法,可让人遵循规矩,按照规矩做事,使得人人懂得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
但律法是无情的,容易引发怨气。这时如果有其他思想进行引导,就可以避免引发动乱,更进一步获得民心。
比如:与民休养生息,减轻徭役税赋,劝道耕耘等等仁政,就可以缓解,减少,甚至消除百姓心中对大秦的怨气。
大秦能让百姓吃饱饭,谁还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反叛呢?
只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如此那些有不轨之心的人也难以鼓动他们了。
民安则国安,治国就是治民,而民以食为天,只要把握这些,再采取治国方略就有了方向。”
仁政!
的确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民安则国安,治国就是治民,民以食为天!
扶苏身心震动,犹如醍醐灌顶,一时间顿悟了许多道理。
久久之后,惊叹道:“是啊,治国就是治民,民安则国安,民以食为天!只要能有利于民的方略,就可以采用,不该局限于某一家的思想,诸子百家,有利于大秦者,皆可用!”
说完就是对江峰深深一拜:“先生大才,请受扶苏一拜。”
接着又是一拜:“扶苏请先生相助,救大秦于危难。”
吕布心中感叹,这些读书人就是会说啊!
要是让他来说,顾忌扶苏都不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