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落寞和寂寥。
他们虽都被叫做同一个名词,但却各有着微妙的差别。
文峥自小被束缚在爹爹构建的世界里,在三观定性的那个年纪里,那些最美好的年华里,皆是与书为伴。
许是圣贤书读的还不够多,文峥没有能够全然了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意义,却在心灵深处萌生了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那是一种对他身处环境向左的向往,两相矛盾曾一度让他很是苦恼。但他又畏惧他的父亲,传统封建礼教让他不敢轻易去违逆父亲的决定。性格温润又孝顺的他更是不想让父亲失望。
顺应了别人,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少年时的文峥,着实是煎熬了好一阵子。
也或许,每个走过青春期的少年都曾煎熬过一阵子吧。
煎熬着,煎熬着,某些渴望就越来越清晰,愈来愈强烈。它反复在文峥的脑海里出现,化作一幅幅画,一首首曲,一首首词,一个个诗篇。留在笔下,墙上,梦呓里,记忆中,逝去的时光里。
它们是文峥的难友,是文峥的损友,亦是他的解药,毒药,迷药。
走走停停,文峥的渴望化作了一条河。它走过了高原,山谷,平原;穿过树林、草原、雪地,也流经过龟裂的大地。走过万物生长的春天,芬芳缤纷的夏天,凋零落寞的秋天以及冰封沉寂的冬天。
那里,曾有过一抹皎洁月光,一壶甘甜美酒。月下,曾有过一个美丽女子与他举杯共邀明月,与他对饮行令;那里曾有过一张竹榻,曾有一个女子红衣似火,肤白如脂,一颦一笑都令他如痴如醉;那里曾有一个茅屋、一丈竹林,一个女子手牵两个总角孩童迎着夕阳对他微笑。
那里没有重于泰山的压力,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大义,只有他修身齐家的快乐自在的生活。
他的落寞和寂寥并没有情场里摸爬滚打的人那般浓烈,那般无法承受。
他的落寞和寂寥更像是一个被扼住喉咙的歌唱家,他渴望释放喉咙放声歌唱,他张大了嘴,用尽浑身力气,却一个音都发不出来。直至,惊慌失措,满身汗水,流着泪,瘪了嘴。
这样的落寞和寂寥更像是一碗解酒的茶。
醉生梦死见得、听得多了,却很难得回头看一看当初的自己,回味这一切的初衷。那样平淡单纯的渴望。
文峥的曲子,到这里就结束了。
最后几个音弹罢,走出尽情抒发情感的畅快淋漓,回到现实中的文峥忽又觉得自己的情感较柳永玉蝴蝶所表现的有着很大的差距,怕是很难迎合水姑娘的喜好吧。
他抿一抿嘴,撩起衣襟准备起身离席,却闻一阵单薄的鼓掌声传来。
抬眸,正看见是水云烟眸光潋潋,唇角轻扬,为自己鼓掌。
这是……认同?
文峥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茫然站在那里。
今夜水云烟身后的光的确太过强烈,光从她身后投来,叫文峥看不清四周的景象。一时间有了种时光错落之感。
仿若这浩瀚宇宙里,就仅仅只有两个人,水云烟和他。
她一直就在那里,一直在等着他来。而他则是一直寻寻觅觅,不得自由,不能欢喜,直到这一天,他纵里寻她千百度,披星戴月,踏着七彩云来到她的面前。
至此,从前历经的种种,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