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阁老自闭了。
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到底适不适合做大明朝的内阁首辅。
官,不与民争利,无非就是文臣狗们喊出来的口号罢了。
从七品的县吏还有几个买卖呢,何况朝中的大员?
开国家银行是可行的,非常可行的计划。
商贾的地位虽然低,但他们手里面可以抵押的东西是最多的。
如果银行能发展起来,真正的存钱大户还是商贾。
百姓们现在还有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暂时没钱存在银行。
三阁老相互对望一眼之后,心里都有了盘算,国家缺钱的事情算是暂时解决了。
随后,三阁老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李牧都一一解答。
说得差不多了,也开饭了。
锅叉子烤肉,让三阁老食欲大振。
尤其是喝了茅台玉液之后,更是让三阁老接连叫好:喝,这驴曰的好酒!
三阁老也突然明白,为啥弘治皇帝不摊牌了。
在李家庄是一种享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享受。
吃过饭,三人离开了李家庄直奔皇城。
把庞大的计划说给了弘治皇帝。
卧槽!
只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了!
银行,简直就是为朝廷量身定做的。
民间可以开钱庄,国家为什么不能开银行?
只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银行计划启动,所有的事情就不是事情了。
有钱了,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也不用看言官的脸色,再也不用看狗大户们的脸色了。
至于让谁去存钱,那就不是弘治皇帝关心的了。
事情最后还是交给了李东阳,李东阳琢磨了一会儿,首先找来的就是衍圣公孔闻韶。
说得也很简单,老孔啊,你福利不要?
孔圣人的后代,虽然不全都是铁骨铮铮,但银行这么大的一块儿肥肉面前还是动心了。
孔闻韶拍着胸脯保证,舅舅你放心,这事儿我给你办得明明白白的。
没办法,孔家到什么时候,都有一呼百应的底气。
最后经过大家伙儿的协商,银行的名字也定下来了:大明国家银行。
反观李牧,在三阁老离开之后,朱秀荣就挽住了李牧的胳膊。
“媳妇……”
“天没黑呢,你解我腰带做什么?”
朱秀荣的小脸红扑扑的,腼腆中还带着妇人的娇羞:
“相公,你不是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助孕吗?”
“最近,我偶得了一个小画册,上面说心情好的时候,和冰与火更配呢。”
然后,懂得都懂了。
李牧惊奇地发现,熟确实能生巧!
就好像,冰与火之歌,朱秀荣现在很溜儿,也极为卖力。
次日清晨。
李牧起床,打了一套太极,随后梳洗了一番。
刚吃过早饭,有人来访。
“你好啊,李贤侄!”
门外,走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
此人声音豪迈,身材魁梧,一身煞气,很明显就是一武将。
“您是……”李牧没见过此人,根本就不认识。
对方咧嘴一笑,大巴掌就拍在了李牧的肩膀上,“老夫英国公张懋!”
张懋,字廷勉,明朝勋臣、将领,河间王张玉之孙、定兴王张辅庶长子,九岁袭父公爵。
明宪宗阅骑射西苑时,他三发连中,帝赏赐金带,遂命掌中军都督府事,历掌京营、五军都督府等职。
“原来是英国公到访,有失远迎。”
李牧急忙把张懋迎进了前堂,让人泡了一壶碧潭飘雪。
“你父亲当您去岭南平定土司叛乱,是老夫举荐的。”
“……”李牧听闻,顿时有了不祥的预感。
“原来是世伯啊,小子失敬了。”
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对于张懋这么牛逼的功勋,还是惹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