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今日是七月初十,立秋。
天气渐凉,风中有了几分凉意,倒是一个好天气,天高云淡,碧空如洗。
按照大奉北方的习俗,今天要吃饺子。
李阗竹正在烧水。
李君则是手捧一个书卷,在书房里读书。
不多时,妹妹李阗竹就端着饺子来到书房。
“哥,先吃饭了。”
“好。”
李君放下书卷,正要动筷子。
“李公子在吗?”
外面传来敲门的声音。
声音有些熟悉。
李阗竹急忙去开门。
却见是曹主簿。
“曹大人,今日怎么有空前来?”
李君有些惊讶。
曹主簿哈哈一笑。
“怎么,李公子不欢迎?”
“哪里哪里,曹大人贵客光临,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快进来吧。”
李君将曹主簿迎了进来。
不说别的,吃了人家一百两的人参,吃人的嘴短,怎么也得对人家客气一些。
走进屋里,曹主簿打量着李君家的屋子。
虽是村子里,但比自己的屋子都要豪华。
不过想到李君从赵县令那里赚走了几百两银子,盖这么几间屋子,倒也不稀奇。
想想这段时间内李君的变化,曹主簿越发的觉得,李君此人是人中之龙,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上一次赵县令定李君为童子试的第一,虽然有人传言是因为李君帮了县令的忙,和县令有交情。
但赵县令对曹主簿说过,李君的文章的确是首屈一指的,甚至连中三元都有可能。
虽然觉得赵县令说的有些夸张了,毕竟连中三元,那可是少之又少,但也从侧面说明李君是有真材实料的。
“曹大人既然来了,就一起吃饭吧。”
不用李君吩咐,妹妹已经很懂事的端了一盘饺子上来。
“这个不太好吧,显得我是来蹭饭的。”
曹主簿哈哈笑道。
“只要曹大人不嫌饭菜简单就好。”
李君请曹主簿坐下,又把虎骨泡的酒倒了两碗。
二人吃过饭以后,曹主簿喝了一口酒,擦了擦胡子上的酒渍,才开口:“实不相瞒,我这次回村里,一是看看我那不成器的大哥,再一个也是受了县令所托,想请你参加今年的中秋诗会。”
如今已是立秋,距离中秋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君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中秋诗会这回事。
毕竟李君一直待在村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不多。
曹主簿解释道:“大奉建国三百余年,天下承平,文风鼎盛,每有佳节,各州府都会由官方出面举办诗会。”
“尤其是中秋,春节最为隆重,各地才子各展才能,赋诗山水,亦是一大盛事。”
“除了州府内的文人墨客以外,还有青楼花魁,大家闺秀来评赏助阵,更添了几分颜色。”
“我们山阳县归云台府管辖,今年诗会由知府大人亲自主持。”
“你作为今年童生试的第一,赵县令十分欣赏你的文采,所以想请你一同参加。”
“诗会的地址将定在云台府的怒江之上,怒江波涛汹涌,蔚为壮观,诗人才子见了莫不诗兴大发,每年都有佳作问世。”
对于曹主簿的邀请,李君没有犹豫,立刻便点头答应。
寒窗十年,为的不就是一鸣惊人,在文坛崭露头角,鱼跃龙门吗。
诗会是除了科举以外一个扬名的好机会。
而且自从重生以后,一直待在这小小的卧牛村,休息闭塞,若能见识一下云台府的青年俊杰,才子佳人,亦是一件好事。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带家属前往?”
李君望了望旁边的妹子,也想带妹妹去开开眼界。
“当然。”
曹主簿瞬间就明白了李君的意思,笑着点头道。
同时对于兄妹的感情敦厚,亦感到羡慕不已。
“既然如此,我还有公务在身,就不叨扰了,距离中秋诗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李公子期间可以多做一些准备。”
曹主簿说完,识趣的离开。
李君也明白曹主簿话里的意思。
所谓中秋诗会,其实都是大家提前写好的,没有几个是现场写出来的。
只是到时候在诗会上第一次念出来,一些水平线之上的佳作便会流传出来,作者的名声也会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会被冠以才子的称呼。
才子往往与佳人被联系到一起。
曹主簿还有一个事没说,那就是每年中秋诗会后,都会流传出不少美丽的爱情故事。
这个时代爱情故事还十分的唯美,不像后世,男女看对眼以后就到酒店打扑克了。
曹主簿离开。
李阗竹忙着收拾碗筷,而李君却陷入了几分思索。
诗会的举办地是在怒江之上,而他记得,传自己黑水真法的黑莽好像说他到怒江定居了。
山阳县城。
各种摆摊的叫卖声,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群小孩子拿着风车跑来跑去,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路过的大人,引来几句训斥。
瀚海楼上,穿着黑色僧衣的和尚凭窗而坐,桌子上面放着一个酒葫芦,还放着一堆肉菜。
其中诺大个烤乳猪,泛着金黄的光泽,最为引人注目。
周围许多宾客都指指点点。
和尚戒酒戒肉,可这和尚竟是酒肉均沾。
“看什么看,再看把你眼珠子抠出来。”
那和尚猛然间瞪眼,一股子煞气透体而出。
那客人本来是要与和尚争执几句,但被对方一瞪眼,顿时如堕冰窖一般,只感觉心头直冒寒气,整个人呆在那里,手指都仿佛僵硬了一样,手中的酒杯吧嗒一声落在地上。
一瞬间,满屋子的议论之声纷纷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