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瑟瑟,落叶飞舞。
临近中秋,正是农忙时节。
一路行来,遍地金黄。
山阳城在大道之上虽然每日都有人打扫,但早上刚刚扫完,这才不到中午,便又多了一层落叶。
靴子踩在落叶上面,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
萧条的秋色和山阳城门前喧闹的人群,形成极大的反差。
“走吧,我们去县衙。”
李君牵着妹妹的手,走进山阳城内。
在普通百姓眼中威严让人生畏的县衙,如今对李君而言,却已经是轻车熟路。
“李公子来了,这就是令妹,果真是窈窕淑女,国色天成啊。”
县令赵铎毫不吝啬赞美之情,让李阗竹不由羞红了脸。
“窈窕”二字,窈指的是心灵美,窕则指的是外表的姿态。
所以这话并不轻挑,对女子而言,算是很高的赞扬了。
“云台府距离我们这里有三日的行程,所以下午我们就出发。”
“县衙里的事情由曹主簿来管理,王捕头随我们一同去。”
旁边王捕头冲李君抱了抱拳,对李君他可是佩服得很。
曹主簿则故意叹了一口气,说道:“县令与你们去游山玩水,只留我一个人,劳苦命啊。”
赵县令在城中的酒楼摆好了宴席,请李君吃饭。
这让酒楼的掌柜着实惊讶了一把。
下午三人坐着马车,踏上了前往云台府的路。
云台府属于并州下辖的四大城府。
云台府的知府是赵铎的上司。
临行前,赵铎专门用一辆马车来拉送给云台知府的礼物。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官场之中真正两袖清风的少之又少。
而且两袖清风之人,在官场之中也注定举步维艰。
一路走走停停,三日后,终于到达了云台府。
距离中秋还有两天的时间,诗会就定在中秋当晚。
作为知县,地位不低,赵铎刚来到云台府便收到了请柬,有人请他去赴宴。
赵铎本来让李君和他一起前往的,不过李君却婉拒了。
官场应酬觥筹交错,人情往来,对李君而言是件耗费心神的事情。
虽然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但李君却并不想搅和进去。
赵铎去参加宴会,王捕头作为赵铎的侍卫,自然陪同前往。
李君则带着妹妹到街头闲逛。
云台府作为并州四大城之一,热闹非凡,自然是山阳城比不了的。
而且恰逢中秋诗会,云台府下辖十三县的读书人都赶来这里。
除了文人墨客,还有各地的商行世家,以及青楼名媛,全部集中在这里,可谓是盛况空前。
这个时代的青楼不像后世那种光剩下龌龊之事了,尤其是那些清倌人,从小被培养各种礼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如果有人到青楼找姑娘,姑娘会说奴家先为公子弹奏一曲,不像后世,只会说搞快点。
这个时代许多才女都出自风尘之地。
书生到青楼是件风流的事情,许多人引以为荣。
而那些青楼女子,若得读书人赠送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也会瞬间名声大噪。
所以那些青楼女子也颇为青睐的读书人,有些落魄穷酸的书生因为拥有诗才,便可以不用花钱,实现白嫖。
兄妹二人出去的时候已是下午,不知不觉已近黄昏。
江汉灯火璀璨,花船楼上有丝竹之声响起。
一些手中拿着折扇,一身青衫或者白衣的读书人开始三俩结伴走了上去。
莺歌燕舞好不热闹。
李君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算是大开眼界。
“哥,那是什么地方?里面好热闹,我们去看看吧。”
听到妹妹李阗竹的话,李君一时哑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显然带妹妹上去是不合适的。
“那边有小船,不如我们兄妹泛舟江上怎么样?”
虽然对于哥哥不带自己去那热闹的地方,心中有些失望。
但在李阗竹的小小心灵里,知道那个地方那么奢靡,肯定消费不少。
一想到要花大把的银子,顿时便觉得不去也挺好。
兄妹二人租了一叶扁舟,上了船。
船翁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带着斗笠,手中的竹竿撑在水里,向后轻轻的一压,船便向江中央飘去。
天空无云,显得特别的高远,月亮也已经升起。
夜晚的江面稍微有些清冷,不过里面有一个炉子,上面烧着热水。
李君和妹妹泡了一壶茶。
旁边放着从岸上买的烧鹅。
李君抓着一块肉塞入嘴里,只觉得人生当真是惬意无比。
江上还有不少泛舟之人,一位书生一身白衣站在船头,手里的扇子还不时扇动几下。
冷风吹来,衣衫飘动,当真是潇洒无比。
李阗竹盯着那书生直看,李君打趣道:“怎么,觉得他长得帅?”
李阗竹摇摇头:“我是在想,他不冷吗?”
李君:“……”
自己妹妹的脑回路还真有些奇特呢。
月光洒在江面,波光粼粼,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