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内,朱元璋打量着这摆满了案牍和垫子的大院子。
奇怪的是,明明已经摆满了桌子。
可是却没有一个学生。
似乎,这里的主人在等,等一个学生的入座。
很显然,现在,这个学生,他来了。
中年文士看了朱元璋一眼,没有说什么,而是继续讲着高祖本纪。
朱元璋也没有贸然出声,而是自顾自的找了个位置坐下。
当听到刘邦他老母和龙交合生下刘邦的时候,不由得轻笑了两声。
这声音被台上的中年文士听见了,也放下了手中的书。
看向了朱元璋。
“你,在笑什么?”
中年文士面色不悦的问道。
朱元璋连忙讪笑一声,解释道
“没,先生咱就是好奇啊,这龙和人,他怎么就生了个人儿子?先生,咱没有侮辱高祖的意思,咱这辈子最佩服的皇帝就是高祖了,起于微末,却能荣登大宝。”
中年文士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就准备继续去讲课。
“诶,先生,别走啊,咱还不知道先生名讳呢。”
朱元璋此时就好像化身舔狗一般,追着中年文士一阵纠缠。
中年文士似乎是被他纠缠的不耐烦了,最后冷冷的抛下一句。
“在下,李善长。”
“李善长.......李先生,先生别走,咱有点事想与先生相商。”
朱元璋喃喃着,对着李善长又是一阵穷追猛打。
朱元璋可以发誓,他当初偷看地主家闺女洗澡都没这么坚持。
“何事?”
李善长也知道,自己是跑不掉的,只能冷冷的问道。
朱元璋见李善长终于愿意听自己叨叨两句话了,这才悻然一笑,随后说道
“先生,咱朱元璋,刚起兵不久,虽然有了点气候,但是咱知道,咱这点气候在那些大人物面前,压根就不算什么,说是气候,其实跟流寇也没什么区别。”
李善长点点头,依然是那一副傲然的语气。
“看来大帅还没有被那一声声大帅喊昏了头,尚还有些自知之明。”
朱元璋也没有生气,他知道,自己若是想要做一番大事业,此人不说必不可少。
却也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助力。
所以,只要能拉拢这个李善长,别说什么被骂了。
就是唾面自干,也不是不行。
“先生,咱也知道,咱没啥文化,就是想为天下百姓打一个太平世界出来,先生你知道不,当年咱爹娘死的时候,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差点凑不齐,当时整个家里就只剩下了十二颗稻。”
朱元璋说着,还一边抹着眼泪,一副十分伤心的样子。
事实上,他也确实十分的伤心,当初要不是有邓儒,他的父母可能真的就草席子一卷,就给扔乱葬岗了。
李善长听了,似乎也有些动容,于是乎,他伸出了三根手指。
“既然大帅说想要给天下百姓打一个太平,那么,能否先给定远县的百姓,那么一点小小的太平呢?在下已经算过了,定远县粮仓有六千担粮食,大帅只需要拿出三千担粮食,足够全县百姓吃上四顿饱饭了。”
朱元璋愣了愣,面色开始为难起来。
“先生,这,不瞒先生,这是元璋的军粮,这一担粮食,能卖四十两白银,元璋日后的军费可全依靠着六千担粮食了。”
不是朱元璋舍不得,而是对于他来说,这六千担粮食,实在太过重要。
有这些粮食,他的麾下,完全可以鸟枪换炮了。
李善长闻言,脸色带着些遗憾。
那种,本以为捡到稀世珍宝,结果捡起来却发现是一个玻璃盖子,甚至一坨屎的遗憾。
双方都沉默了一会,最终,李善长大笑了几声。
随后用三根手指在朱元璋面前甩了甩,开口讽刺道。
“原来大帅的太平盛世,不过三千担!”
“三千担!”
说完,便大笑而去,也不理会朱元璋的挽留。
在他的眼中,朱元璋已是朽木,朽木不可雕。
太平盛世........三千担.......
这两个反差极大的字眼在朱元璋的脑海中旋转着。
他似乎想要悟透什么,却总是抓不住那一闪而过的灵光。
太平盛世,太大了。
三千担虽然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是一辈子也吃不完的粮食。
但是,对于太平盛世来说,仍然还是太小了。
“粮食.......一辈子吃不完,太平盛世,百姓,人心!”
一瞬间,朱元璋悟了。
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将自己的视线从凡间抬到天边。
如今又花了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将自己的视线从天边垂落凡间。
天下太平是什么?
如果自己连定远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的太平都给不了。
那还说什么天下太平?
那天下太平的口号,又是何其的可笑?
什么是天下太平?婷阅小说网
很久前,邓儒告诉过他,天下太平是科技昌盛,民智通透,四海宾服,万邦朝圣。
可是现在,他有了更好的感悟。
所谓天下太平,不过是百姓手中的一碗饱饭。
仅此而已。
私塾外,徐达等人见朱元璋从里面走了出来。
“大哥!”
徐达迎了上去。
朱元璋摆了摆手,翻身上马,口中说道
“让常遇春带一批人,告诉百姓,咱们,要发粮。”
“啊?发粮?大哥,这可是咱们的军粮啊?”
徐达不解了,他们打下定远县是为了啥啊?
不还是为了这口粮食么?
如今朱元璋却要把他们拼命打下来的粮食分给百姓?
那弟兄们又能吃什么呢?